88读书>军事历史>国家重器>第十五章 大战之前

其实。从获得的各方情报看。他们已经准确判断兄弟小队出击时机已经成熟。但是。他们都很沉得住气。沒有发电催促。现在。尘埃落定。他们高兴之余。又开始筹划出击后的事宜了。

“命令西南飞鹰战术小队。提前进入金三角腹地。随时准备控制备降区域。命令安沛、巡教、勐天府三名我高级情报员。由兄弟小队直接联络。命纳加小组。全力配合小队完成出击任务。与边境前指联系。请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出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施鹤飞端起一杯红酒。铁青着脸一饮而尽。脱口而出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命张五常、刘卫东小组。隐蔽接近勐天府机场。配合陈乔山在规定时间内。隐秘控制停机坪。为小队顺利撤退创造条件。命余斌小组。进入会晒港。暗中协助龙傣部族控制港口安全。保护小队撤退通道安全。施局。另外建议杨明涛小组。加大对民柬援助。吸引安南军队高棉集团的注意力。”

张广进也发出了一连串的命令。施鹤飞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

“两位。现在勐天府机场是关键。应该严令陈乔山。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也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控制机场并为飞机加满油。另外。完成任务后。余斌小组和张五常小组。要迅速撤退回滇省待命。”

张铭趴在沙盘上。忧心忡忡地说。

施鹤飞与张广进也盯着沙盘上的勐天府。庄重地点了点头。那处长在电报中增加了内容。迅速发出……

大战前的时间。是最令人煎熬的。这天。纳加公司的电台。是苏贡值班。她收到一封奇怪的电报。电文较长。交给英雅后。英雅用公司的密码却无法译出。只好呈送给徐天一。

徐天一早已经亲自接收到了二局的电令。因此。她只是瞅了一眼。就说。“交给小虞他们吧。是发给他和郑书文两人的密电。收到这封电报的事。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控制范围。仅限你我和苏贡知道。绝密。”

英雅答应着。亲自送到兄弟小队。大家立即围了上來。虞松远接过电报。却和郑书文一起。走进她的闺房内。还将闺房门紧紧地关上。

“假公济私。”林涛不满地嘀咕一声。

室内。郑书文很快将电报翻译了出來。看了一遍。便递给虞松远:

“现将安沛、巡教、勐天府三地的三名高级别情报员的联络权。移交给兄弟小队。命按规定程序接洽。西南飞鹰四名丛林战士。将先期进入金三角丛林。与我驻清莱人员合作。确保备降点安全。如遇有意外。宁可放弃计划。.第一时间更新 严禁冒险。”

看着这封沒有落款的电报。虞松远一刹那热泪盈眶。他知道这封电报从何而來。更知道都有谁在关注着孤军奋战的兄弟。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兄弟小队的背后。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是力量的源泉和胜利的保证。

郑书文也很激动。但她却面色淡如水。虞松远整理一下情绪。和郑书文一起走出卧室。英雅和大家都看着他。“大家不要看着我。一切情况正常。按计划准备。”

在各个系统都在全力搜集情报的同时。兄弟小队的准备工作。也在顺利地进行着。的信使通过特殊渠道。专门从国内送來了制作特殊爆炸物所需要的电子装置。刘国栋带着两名部族的工匠。奋战半个月时间。制作出了七十多块爆炸装置。每个装置。都有一个防干扰型远程电子遥控起爆装置。一个电子雷管。一个火柴盒大的一块高能塑胶炸药。

整个爆炸装置。只有烟盒的三分之二大。林涛瞅着这些小玩艺。心里很不踏实。拿起一个爆炸装置小心翼翼地把玩着。“老三。这次任务能否成功。关键看你的炸弹是不是给力。你不会忽悠我们玩吧。这么点。这真行吗。”

“你不用这么小心。沒有电子信号。它不会炸的。但它一旦炸了。.第一时间更新 别看这么小一块。它可以把一座六层水泥楼房。全部掀翻并炸成碎片。”林柱民解释说。

“这么牛。比军的高能4还厉害。”

“狗屁。别迷信4。4就是个渣。这可是我国最新科技成果。绝密。其实。我军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创性的技术。只不过秘而不宣而已。比如这个玩艺。它的爆炸威力是4的两倍。而安全性、稳定性又是4的一倍多。这东西最吓人的是在水下起爆。瞬间压力是传统水中炸药的数倍。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导弹、鱼雷和大口径火箭炮、火炮杀伤力更大吗。就是因为这个东东。”刘国栋自豪地解释道。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我操。”林涛象被火烫着似的将爆炸物放回筐内。心有余悸地说。“你小子千万小心点。我们背着这么多这东西。一旦不可靠。别说吃饭的家伙了。整个人都得灰飞烟灭。”

“所以说是最新科技产品。它的另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稳定。这种炸药惰性极大。只有电子起爆器瞬间短路。产生微小的高能电弧才能点燃它。沒有起爆装置。徐非你拿明火亲自烤燃它。否则它是不能爆炸的。你用不着提心吊胆。”

林柱民则一枚枚地擦试着枪榴弹。刘国栋弄完炸药和电子引爆信号发射器。又开始一枚一枚地检查4狙击步枪子弹。.第一时间更新 每一枚子弹。他都要取下弹头。仔细用钢锉锉钝后。再装上弹壳体。

兄弟小队的电台。已经与我潜伏在安北的三名高级情报人员。建立了联系。更高级别的情报也都到了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大战之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