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奋斗在香江>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合时宜的发动机
世哲猜得一点没错,这两台都是全铝制发动机。

“麦克劳,你的发动机设计有问题,还是改用铸铁材料吧。”凌世哲淡淡的说道。

“boss,我的设计哪有问题?”

凌世哲用手一指说道:“你看。你设计的发动机的缸体采用的是开放式水道设计,但你又给它们加上了双涡轮增压系统,缸体承受不住会裂开的。”

作为穿越者,铸铁缸体和全铝缸体这两个词凌世哲都不陌生。两种材料制造的发动机的区别不仅仅是制造材料那么简单。制造发动机缸体时除了要考虑重量、成本等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强度和耐用性,而缸体的这两个特性和使用什么材料制造并没有直接关系。

汽车发动机用的铝制材料,5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真正开始在汽车发动机上大规模的应用是在八十年代早期。在这之前,汽车发动机的制造材料一直都是用的铸铁。

早期的汽车发动机很多都是采用风冷式冷却方式,缸体就是一个带有体积很大散热片的铸件,保时捷911在996车系之前使用的都是这种缸体,就连大众的甲壳虫也是。不过风冷式汽车发动机需要结构复杂的冷却生风系统,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差,很快就被结构紧凑的水冷系统所取代。

水冷式发动机不仅需要水箱、冷却管路、水泵这些循环冷却液的装置,还需要在气缸壁与缸体外壳之间设计出冷却水道,为了实现冷却液的正常循环,就需要在缸体平面上设计出冷却水道的开口。这些开口的排列方式和大小。可直接影响到活塞、连杆机构高速运转时对缸体所造成的冲击程度,所以根据冷却水道不同的设计,可分为开放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冷却水道。

开放式冷却水道是全铝缸体最常见的设计,完全环绕着缸筒的冷却水道开口,使气缸壁和缸体外壳之间完全没有任何支撑结构,完全可以将缸筒“浸泡”在冷却液里,从外观上看呈现为“8”字形。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冷却效率高、发动机重量轻,缺点自然就是缸体强度有所不足,所以常用于自然吸气或低增压发动机,代表发动机有本田的大部分机型、丰田zr、gr系列发动机、宝马的n46、52、54系列机型、保时捷自然吸气水平对置发动机、斯巴鲁ej205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种铝合金缸体设计并不属于新技术。铃木g、k系列和本田d系列发动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大众1.4tsi为了适应双增压系统的要求改用了铸铁缸体,但也采用了开放式冷却水道设计。

之后就是半封闭式冷却水道了,它实际上是强化版的开放式水道。可以使全铝缸体的强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这种设计通常出现在涡轮增压车型上,不过只有很少的发动机采用这种“亡羊补牢”的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斯巴鲁的ej207、ej255 2.5升和三菱evo x的4b11t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仍无法承受1.0ba以上的增压值,在不做缸体强化的动力改装之后,缸体发生破裂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这也是凌世哲为什么说。麦克劳的发动机设计有问题,开放式水道的铝合金缸体承受不住-涡轮增压器带来的高压,何况又是双涡轮体系结构,可以想象发动机缸体承受的压力会有多大,缸体破裂是迟早的事情,弄不好发动机还会炸。

如果要想保留这种设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涡轮增压系统给去掉;如果不想去掉,就只能重新进行设计和换发动机的制造材料;既封闭式水道设计。

封闭式冷却水道是铸铁缸体最常用的设计,仅是在缸体平面上设有面积很小的冷却水道开口,活塞、连杆机构运转时对缸体的冲击力可以得到均匀的吸收,在高增压状态下缸垫的密封性也更强。

由于铸铁材料自身强度较高,而且更耐用,提升动力的潜力也明显高于常见的全铝缸体,不过缺点是冷却效率有所不足,对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但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言,铸铁缸体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还是比较理想的,所以奥迪axx、大众ea113、ea888系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一直采用的是封闭式水道铸铁缸体。

但为了减轻发动机自重、提高冷却效率,同时保证足够的缸体强度,采用封闭式冷却水道设计的全铝缸体发动机于是诞生了,阿斯顿-马丁、法拉利、兰博基尼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广泛采用这一技术。

而对于超跑以外的量产车,采用封闭式冷却水道全铝缸体的发动机却并不多,宝马也只是在x55、760li等高端车型上配备的,s63b44和n74b60发动机的镁合金缸体上使用了封闭式水道设计。奥迪则在rdo车型中使用的v8、v10发动机上,采用了封闭式水道硅铝镁合金缸体,但主轴承座仍采用传统的铸铁材料。

所以说这个时代采用的封闭式水道设计的全铝发动机不是没有,而是这样的发动机制造成本实在是太高,只能在跑车和豪华车上才会见到。

而眼前的这两台发动机,从它的铸造工艺上就可以看出,它是融合了三菱的4g63和明锐斯达的1.6t发动机两者的优点,是一种全新的高性价比发动机,在ecu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两台发动机可以释放出最大550到600马力的威力,虽然比三菱的4g63机头最大可以释放出700马力要小一点,但它且融合了明锐斯达1.6t排量发动机的高可靠性、高节油性、高耐用性,以及可易维护性和低成本的优点。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合时宜的发动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