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时代1902>221.第221章 中立协议
过思考决定赴约。在约定好的见面时间,1908年9月22日,柏文蔚带着岳王会骨干冷遹、熊成基和伍崇仁来到了第十七协,在协统办公室内与刘继业、张孝准、王光照和关社会晤。

双方各来了四人,进了房间简单地打过招呼后便分坐在桌子的两旁,坐在中间的分别是刘继业和柏文蔚。

方一坐下,柏文蔚便表现地咄咄逼人,双手合十如同质问般看着文学社四人问道:“你们三位都认同刘‘协统’之观点,不打算加入伟大绝伦之革命当中了?”

“你我革命方针虽有不同,但在建立共和推翻满清上却有一致。”刘继业淡淡地说着,不顾柏文蔚脸上浮现的轻视表情继续沉声道:“就如我文学社无法劝服你们岳王会暂止革命,保留力量至革命时机成熟,你岳王会亦社参加无甚意义、只能徒损革命力量的冒进行动中。”

“徒损革命力量。”柏文蔚冷笑一声道:“什么事都想面面俱到,还说革命!也亏你是同盟会创始会员,脸上难道不臊么!?”

张孝准听了火气噌噌就上来,刚准备拍桌子斥责,就听刘继业道:“让他说。”

“萍浏醴之时,你便阻止了林述庆的革命活动、迫使伯先兄离开第三十三标。今日之东南大起义中,你又打算置身事外……刘继业,你打得好算盘!”柏文蔚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乱飞。

“说完了?”刘继业站起身子,朗声道:“萍浏醴起义,失败、广东黄冈起义,失败、钦州起义,失败、镇南关起义,失败……自1905年成立以来,同盟会发动大小起义近十次,损失了数百革命骨干和上千革命之同情者,浪费的资金在数十万,结果呢?清廷依然在,革命之成功依然看不到。”

“革命非一腔热血就能完成,而必须顺应大势与潮流!单就一点我就知道你们这次东南大起义绝对成功不了!”

“你说什么!?”柏文蔚咬牙切齿。

“革命同志有多少?同盟会数千人、国内过万人,我就往大里算,十万人好了。十万革命者,在四万万之中国,这是何等悬殊之比例?当初满清入关时,其手中还有二十余万八旗兵!在当今中国,普通百姓不知革命为何物、地方士绅醉心于立宪运动,革命单靠十万革命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柏文蔚再也忍不住,同样站起来打断刘继业大声道:“那又如何!?正是因为国人沉睡,才需要我革命者唤醒!才需要吾辈通过牺牲自己,不断发起革命来唤醒群众!!!不然你刘某人认为何日才言革命?百年后么!?”

望着柏文蔚布满血丝的眼睛,刘继业一字一句道:“等到大势到来!现在社会之主流士绅由于对满清还心存幻想,所以不支持暴力革命,寄希望于通过立宪手段争取权力……但是!你我都清楚,满清之立宪是不可能真心,其异族政体决定了立宪之必然失败!现在立宪派还不相信,但是在速开国会的呼声下,满清将不得不加快其立宪步伐,而随着步伐加快,其立宪为表、专制为实的本质也将进一步暴露出来!当天下人真正看清了满清之面目后,原本作为清廷统治基石而存在之立宪派,将在失望透顶之时转入我革命阵营!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推行革命之时机!”

柏文蔚身旁的冷遹倒吸一口凉气,而柏文蔚本人亦脸色紧绷着,心中对刘继业的鄙视愈发强烈。

“不过是贪生怕死之徒的借口罢了!你若是没有牺牲一切,将身家性命都赌上的决心,还是不要玷污了我们革命的团体!”

刘继业听后忽然叹了口气,知道思想已经定型的人除非经历极大的冲击,不然很难改变想法,也不曾指望过性格有些偏激的柏文蔚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

“烈武(柏文蔚),你我对革命有着不同看法。秉着求同存异之想法,我建议在东南大起义中,我文学社与你处中立之态度。”

“革命开始前,请你将光复会之计划,以及你们岳王会的详细起义计划通报我们,方便做好准备。待你们发起革命后,我文学社众人将既不参与也不镇压,而是退出驻扎地,率领部队返回江宁。届时你们无论是支援安庆还是声援杭州都可,但不得进入江宁地界。”

“凭什么!!?”柏文蔚大为不满,高声喝问!

“凭我是第十七协协统,而你只是第一营管带!!”

“凭你根本难以与湖北第八镇响应!太湖秋操时,参操部队共有二万八千人,其中你只能控制其中的三百多号人、手中只有演习用的空炮弹,联络的第八镇官兵人数也不足!就凭这些人,如何能够掌控太湖秋操的近三万部队?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我文学社手上掌握第三十四标全部,同时对第三十三标也有指挥权。你柏文蔚再厉害,也不过拉起一、两营的队伍!请切莫忘了我们文学社仅仅是出于同样排满之目的才不愿为难你们,不要把善意当作放纵!”

柏文蔚被训斥地脸上青一面红一面,恨声道:“好你个刘某人!难道还要助纣为虐!?”

对于第八镇可能的响应,刘继业指望并不高。因为除了自己之外,新军内的革命者身份地位都很低下,最高不过管带、大部分还是正目、甚至普通士兵占多数。他们人数虽多,但是分散在各标各营各队内,很难形成一股力量,甚至联络也极为不便。能够全面控制、如臂使指、建制完整的革命部队,就只有;刘继业手中的第三十四


状态提示:221.第221章 中立协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