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官场教父>第877章 英雄末路
家镇的村民还都喊得上名字,但言语间却从早先的艳羡,多少有了些唏嘘。

老三文强,成了天下闻名的贪官。

老四文健,在部队复原,到了沙坪坝公安局经侦队政委,后来因为文强的牵连,现在被下放去当了校警。

老六文斌,当兵回来找了谢才萍,自此为一家人引来祸患。

老幺文圆,复原回来后就精神恍惚了,动不动跟人打架。后来,检查出了精神病,后半辈子待在医院。

老五妹妹,在虎溪电机厂,属于第一批下岗的工人。

大姐文万琴,在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已经退休。

大哥文伦,一直在部队。

在巴县当县委副书记的那几年,文强在家里的时间少得可怜。当时,正值县城搞小城镇建设,文强负责现场蹲点。

那几年,巴县在重庆的地位也愈发突出,已经成为全国100个产粮、产肉、财政收入大县之一,其中产肉名列全国之首。

这期间的1991年,周晓亚和文强闹过离婚。原因是文强忙着顾不上家,周晓亚对文强父母照顾不周。为此,一家人闹得鸡飞狗跳,兄弟姐妹轮着劝。

周晓亚这个人在亲戚间口碑不佳。在外人眼里,周是个只进不出的女人,过年亲戚登门拜年,拿的东西少,周都会给脸色看。儿子评价,母亲就是个守财奴。

1992年,文强从巴县县委调任重庆市公安局当副局长。当时,张文彬是重庆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办公地点从巴县搬到重庆市解放碑。其时据英国《经济学家》载,“恶魔般的烟囱”正使得重庆成为中国,也许是世界最肮脏的城市。7尺7丈高的人民解放碑,是这座城的制高点。它曾是巴渝人的“精神堡垒”,但现在更是一个飞黄腾达的标记。九县十二区的重庆人都管去解放碑叫:进城。

文强进城了。

从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城,到了一个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市,这对于他也许是忐忑的。1992年,儿子正上四年级,他们从巴县搬到了重庆市大井巷公安局宿舍。文强反复提醒儿子,在城里接触的人更多了,要谨慎。

这一年,周晓亚也被调到了重庆市天燃气办公室。

1997年重庆直辖。一个市管着半个省的底盘,政府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格局。那时,市委书记张德邻试图从外地抽调3000名干部入渝,但最终没有完成目标,任期便结束。重庆下属40余个区县的3000多名干部获得了升迁。

文强因此由一名西南城市的局级干部,跃为直辖市的厅级干部,主管着重庆主城区和下辖40多个区县的公安。

初任副局长的日子里,文强亲临案发现场,深入一线指挥,指挥侦破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多次被公安部记一等功。

文强面临着来到重庆市公安局的第一次重要晋升。当时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人选空缺,而文强能力强、资历深,还在西南师范大学在职研修过两年,在重庆公安系统内拥有最高学历,是这个职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但最终,文强没有获得提拔。有人说是他性格张扬,有人说是他野心太大。

那两年传得最为沸沸扬扬的是,文强和王平的关系。

1994年,文强认识王平。走得很近,王平结婚他也高调参加了。后来,王平涉黑,开始经营地下赌场,放高利贷。

有一年,在南山,王平的人与另一伙人打架。据称有市公安的领导到场,当天下雨,后来江湖盛传,是文强给王平撑伞。为此,纪委还专门调查过,最终证明是谣传。

1996年12月,重庆朝千隧道发生枪战,案涉“二王”(王平、王渝男)。这两人各有一伙人,在市里打得厉害,2000年,重庆市公安局开始捉拿“二王”。2001年,公安部开展第一次全国“打黑”行动,王平成为a级通缉犯。当时文强被公安部找去谈话,讯问他和王平的关系,文强的解释是培养的“特情”。

王平案之后,文强愈发自信。直至2000年,抓捕悍匪张君把文强推向了自信的顶点。

当张君被制服。文强打手机向领导报告,说“抓获了”,领导问在哪儿抓获了,文强说:“在我脚下!”

此后,文强无数次地在镜头跟前重复着“在我脚下!”。他甚至诠释,那是一种武侠有的情怀,“如果你都看过这些,你就会知道我的这句话是什么。”

抓获张君那段时间,文强给家里人嘱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晚看新闻!

自此后,文强陷入了自己营造的独特语境中。他周围的人都发现,文强自我介绍的时候,已经省略了头衔,直接就说:我是文强。

包括2005年破获长寿珠宝抢劫案的时候,面对主犯李忠,上来就说,我就是文强。你现在下去等着我,没有我的命令,不准见任何人……言语间只有他自己。

张君案后,父亲和儿子有过一段不怎么愉快的对话。

儿子:老汉(爸爸)你每天上电视,得人民卫士,给好多钱?

文强:你懂什么,这是钱能比的嘛!


状态提示:第877章 英雄末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