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科幻未来>无垠大道>第八十篇 拜偈武当二
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著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提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文字古奥难懂,其真义令人不易捉摸。

《老子想尔注》是进一步了解五斗米道教义和理论的重要资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非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的悲剧,反而在演变为天师道以后,成为道教的正宗。

魏晋之际道教的传播与分化: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与曹操对民间道教的镇压与五斗米道北迁有极大关系。曹操对于信奉太平道的黄巾军采用武力镇压与招降并举。后又因太平道领导张鲁投降,五斗米道的上层人物迁入北方居住,汉中的大批信奉五斗米道的民众也随之迁入北方,促成了五斗米道由巴蜀向北方传播。随着魏晋统治者对民间宗教活动有极大的戒心以及对宗教活动的禁止,五斗米道在道教律令上以及规章制度上极不完善,组织涣散。号令不一,其发展处于停滞。但是在其巴蜀地区及江南地区部分民间道教组织却在形成发展传播之中。如陈瑞领导的巴蜀天师道团,江东的于君道,帛家道,李家道等。另外魏晋之际一些神仙方士的活动这些都促成了道教的传播与分化过程。

葛洪与魏晋丹鼎道派——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二百八十三年。三十五岁时完成《抱朴子》内篇及外篇两部文章。内篇论述神仙药方,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的仙道学说,外篇论述人间得失,世事经国治世儒术等。其师承关系为:左慈-葛玄-郑隐-葛洪。其主要观点就是神仙是存在的,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强调人人后天学仙修道的主观动努力即立志。明师,勤求。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指出行气在在生气之时,即从半夜以至日中的六个时辰。一天中的另六个时辰是死气之时,在死气之时行气无益。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做到吸多吐少,还要吸吐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鸿毛放在鼻口之上而不动,要尽量延长吸气后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达到能不以鼻口嘘收,如在胞胎之中,就算掌握了胎息之法。

另记述守玄一之法可以分形,即分身术。一人可以分身出现数十个本身形象。这种分形之道又叫镜道。分形术可以通神,自见其身中三魂七魄,还可接见天灵地祗,驱役山河之神。

另外葛江师授奇宝即:《三皇内文》为符道之书之首,它与《五岳真形图》是最重要的符咒之书。三皇内文可以禁辟恶鬼,疫气,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等。可以召见司命司危五岳之君。《五岳真形图》是一种作为符咒使用的平面山岳示意图。后来变成纯粹的符咒。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问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站在上层道教的立场对早期道教所做的历史总结。充实了道教理论,他对后世的道教影响很大,成熟了丹鼎派,也标志了早期道教的终结。

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在道教史上,东晋南北朝是一段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道教由于门阀族阶级的改造,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革,从早期原始幼稚的五斗米道发展演变为完备成熟的宗教,从主要传播于民间的道团上升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当时中国的南方,是道教发生变革的主要地区。

东晋以来,佛道二教兴盛,需要有大批的新的经典传播其教义。佛教的经典可以向印度求取,而道教只能改造前代的书籍以及供鉴佛教的经文了。东晋以后新的出的道经以《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这三组道经最为重要。即三洞真经。《三皇经》在元朝被焚,现已失传。在《道藏》的《洞神八帝妙精经》中保留了不少三皇经的道法,其中共有最上乘的九十二枚符咒,这些符文代表某些天神地祗,仙官天将,五岳四渎之君,魂魄邪精的隐讳姓字。修道者得之如按法书吞服或佩带,便可以召神灵役鬼怪。可谓学习道法符咒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五岳真形图》是一类似印章的图版道士佩之,神群灵奉亲迎。《灵宝经》也是由葛氏家族传播的一组道经。其中《灵宝五符序》三卷收录于《道藏》字号。内容为养生求仙之书。上卷为存思服气之术,中卷为服食草木药方。下羊为佩带或吞服之符录以及成仙之法。总而言之,以五行思想为基础的来构造道教修炼方术,是上述东晋灵宝诸经共同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灵宝派,注重斋戒科教。劝善度人,是灵宝派的两个显著特点。这一派的形成与南朝了陆静修,宋文明等道士有密切关系。

《上清经》是东晋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组重要的道教经典。上清经的问世及传布,在道教内部开创了一个新的派别——茅山上清派,陶弘景成为南朝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在现存《上清经》中,诸如金丹服食,导引行气,佩符投简,遁甲隐景,踏罡布斗。高奔日月,餐吸云霞,歌颂礼赞,召神伏魔,禁制虎狼等等道术应有尽有。而尤生守一之功法


状态提示:第八十篇 拜偈武当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