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战 太原之行(二)
不可以把它算在晋绥军的身上。

宋哲武的功劳自然是别人抢不走也抢不到的,阎锡山自然也不会傻到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让他身后的那些各派势力都明白。宋哲武是我阎锡山的人,没有我阎锡山宋哲武绝不会和你们站到一起,我阎家人才是反蒋势力的真正老大,反蒋领袖除了他阎锡山绝没有第二个人选。

对于阎锡山的话外之音,宋哲武自然是听得出,虽然心里也对阎锡山的心思有些鄙视,可嘴上还是说:“这次哲武北收外蒙东抗苏军,多亏阎长官给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物资,这份功劳哲武不敢独享。”

“文戈老弟,你是我们晋绥军的大英雄,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蒙,让别人以为我们生分,蒙比文戈老弟痴长几岁,以后就称呼蒙再川兄吧。

宋哲武的配合让阎锡山很高兴。他倒是真心想和宋哲武称兄唤弟,这样至少让外人觉得他们是一体。至少也是很亲密。

宋哲武忙摇着手说:“这万万不可,阎公乃同盟会元老,主政山西十几年来功绩卓著,连先总理都赞誉有加,哲武后进晚辈如何敢放肆。”

宋哲武虽然不再称呼阎锡山为阎长官,可也不敢称呼阎锡山为百川兄。一来是因为阎锡山的资格确实老,论年龄阎锡山今年已近五十,临年旧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他是日本6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6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孙中山于旧口年口月视察太原时曾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阎锡山荧缘时会登上都督宝座并获得孙中山如此评价,在国内是仅有的一人。

其次,宋哲武虽然对阎锡山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表现很是不齿,可他这今后来人对阎锡山这个名人称兄道弟还真有些心理障碍。所以也就借坡下驴,把阎长官改成了阎公。这样称呼虽然也是敬称,可毕竟有别于上下级称谓。他可不愿意被别人把他当做阎锡山的下属看待,刚才只是为了让阎锡山高兴。

宋哲武的一句“同盟会元老”让阎锡山兴奋的不得了,这个元老阎锡让还不够资格。公认的同盟会核心元老是宋教仁、黄兴、汪精卫、林森、蔡元培、于右任、陈其美、王宠惠、居正、张继、胡汉民、朱炳麟、孙毓筠、刘插一、章太炎、陶成章等人。至于说到孙中山称赞他的事,那是阎锡山平生最引以为豪的。宋哲武当中提及,这更让阎锡山乐得心花怒放。

阎锡山呵呵笑着说:“蒙是山西人。自然要为一方百姓谋一方平安。先总理那是对蒙过赞了。来来。文戈,蒙给你介绍各地的前辈、朋友弈旬书晒加凹姗不一样的体蛤

更新超快--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原大战 太原之行(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