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布局 声东击西(三)
置可否点点头。同时,摸出香烟点燃。

“很明显,我军在右玉、应县、雁门关、代县等地有五、八、九三个军,总兵力近十万人,而大同的晋绥军,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傅作义此番带到大同的只有杨耀芳、王靖国和他自己的第十军,加上大同的杨澄原军和两万多补充兵,总兵力和我军相差不大,也只有十多万人。”

“晋绥军如向我军进攻,他不应该先打应县的主意。在应县我军经过调整,那里的兵力跟他们一个军差不多,晋绥军要想拿下应县,没有两个军是不成的。而且,即使晋绥军拿下应县,也不能马上威胁到太原和晋北的联系,他们前面还有雁门关。他要想威胁代县,割裂太原和晋北的联系,必须还要拿下雁门关,以他们现有的兵力根本做不到。”

“特别是傅作义向我军进攻,他不会不留部队保卫大同,大同可是晋绥军现在在晋北占据的唯一重镇,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要保证大同不出问题,最少也要留两万人,也就是晋绥军的一个军。而且,如果他要进攻雁门关,他还要在应县保留部队,防备我军在右玉的部队断了他的后路,他能用于雁门关的部队不会超过六万人。”

“傅作义要拿他剩下的这六万人在雁门关这样险要的地势和数量相同的我军较量,他是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的,这一点傅作义不会不清楚,而且,至少他是不会再短时间内得逞的。”

陶蓉手指下移,指着代县说:“可是,傅作义如果要用这六万人直接进攻代县,机会要比攻击应县和雁门关多一些,而且,只要拿下代县,立刻就会断绝太原和晋北部队的联系,如果机会合适,甚至还会威胁到我们在晋北部队的安全。”

陶蓉肯定地说:“因此,我判断在繁峙出现的是晋绥军主力,出现在大临河的仅仅是傅作义牵制我军的疑兵。”

对于手握近十万大军,但又迟迟不肯动作的傅作义,宋哲武一直是把他视为最大的威胁,因为宋哲武不知道傅作义这一刀会插向哪里。

宋哲武之所以对傅作义如此重视,那是因为他有着宝贵的前世的记忆,他可不仅仅因为傅作义成功守过涿州,而就此认为傅作义只是善守。他认为,傅作义绝不是仅仅善守,他更善于攻,而且不仅攻击犀利,还往往出人意料,他指挥的的许多战役都堪称精妙绝伦的经典。

比较著名的有:抗战时的奇袭百灵庙、五原大捷。46年“围魏救赵”,攻集宁,解大同之围。傅作义以弱势兵力,让nz和hl率领的十万大军仅战死就有两万余,溃散的更不计其数。

此外还有张家口战役和被称为一战定河北的来水战役,以及冀中穿心战,都是堪称典范之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冀中穿心战,此战傅部不损一兵一卒,仅以损失战马一匹的代价,就严重地破坏了解放军后方,并迫使解放军回援,达到其战略目的。而傅部的战果却是,经大小战斗七次,俘地方武装132,打死打伤地方武装数百人,缴获小枣2万余吨,大米1万3千余吨,面粉2万余袋,杂粮2万余吨。炸毁煤气瓦斯厂一座,炸毁军火设备工厂15个。烧毁被服厂3个,酒精汽油厂一个,马料1200担,销毁地雷1千余个,炮弹一万余个,手榴弹2万颗,步枪5700枝,棉布120余匹。

而此前,94军121师及保安队,在飞机坦克掩护下,曾对冀中根据地发动过大规模猛攻,结果损兵折将1500余人,被击毁坦克三辆,一无所获地狼狈退走,两相比较,实在有天壤之别,这也更说明傅作义善攻之能。。。。。。

bk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六章 布局 声东击西(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