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五百八十一章 抗战 东北 泥沙俱下(五)
却把队伍分得零零散散。

如果张作舟25旅坚守的阵地据点坚固能守住倒也罢了,一旦几个据点顶不住强攻,马上就是被逐个击破全军溃败的局面。而更要命的是,两边都是熟人,正因为太熟了,只要哪方落了下风,谁都不愿拼死抵抗,反正jiao了枪都是一起玩过牌逛过窑子的兄弟。

结果,一天都不到,在这里驻守已经两个多月的赵维斌团就被打垮了。先是左翼阵地崩溃,而后右翼也跟着出了问题。原本不肯投降,率队退到榆树县和旅长共患难的杨秉藻团长,这会突然竖起了白旗。

原来这杨秉藻是于大头司令的外甥。当初不跟上司跑,可这回是亲舅舅来了,当然另当别论,而且眼看赵维斌团也垮了,见风转舵,这杨秉藻马上就带着人马投降了。就这样,仅仅一天时间,榆树县的25旅,三个团丢了两个,一下被敲掉了大部分的兵力。

悲剧还没有结束呢。第二天,于大头的部队长驱直入杀到了榆树县城下。

按说,三个团只剩一个团,怎么都是赢不了的局,那就赶紧溜呗,但张作舟却没跑。只是,你要不跑,那就赶紧收拢部队守城,拼个鱼死网破,坚持到冯占海援军来解围也是个办法。但张作舟却把任yu山团的主力都安置在城外,自己仅仅带着旅部警卫连等几个连来守城。结果,跑没跑成,守城也没守住,张作舟率领的少数部队全被堵在城里中。

于大头的伪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攻城,上午11点就突破了这三个城men。张作舟和团长任yu山带着队伍且战且走,只是这时候他也走不了了,很快就被于大头的伪军合围在25旅的旅部,一个烧锅大院里面。眼看张作舟落了下风,头两天还满口抗日的县长和士绅们赶紧跑上城头,高呼欢迎“剿匪军”,把于大头迎进了县府。

两边都是吉林东北军的老同事,于大头就派县长和这些士绅们前去25旅旅部劝降张作舟,要求其缴械。可张作舟却不愿意缴械,还提出条件,士绅们跑来跑去传口信,一直磨蹭到天黑。

于大头发怒了,扬言再等半个钟头再不投降他就要把25旅旅部用大炮轰平。威吓之下,张作舟只得带领残余的官兵,放下武器走了出来。于大头倒也没做得太绝,允许张作舟带着这些徒手官兵从北men出城离开。

张作舟出了榆树县,先是逃到了哈尔滨,然后经海拉尔转入关内,热河抗战期间又跟着堂兄张作相到承德督战,结果又一路败退下来,最后又跟着堂兄张作相逃到天津租界,从此退出军界。

如果张作舟日后能成为一个成功者,那么作为第一个举旗抗战的中国将军,他肯定会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英雄,他的这个“第一”想必会被很多人提起。而且他的25旅,如果不算王铁汉的被迫自卫,张作舟25旅是九一八当夜东北军唯一一个,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中第一个坚决抵抗的部队,并且第一次打死了日军的中队长,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然而不幸的是,张作舟在这幕历史大戏中却只能惨淡谢幕。而这个第一,再远本的历史上,也就落到了马占山的头上。

中国人总爱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但是张作舟既然被伪军打败了,那么他注定只能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或许他的抵抗更多地是出于对张作相个人的忠诚,或许他的能力确实不济,而且他之后在抗战洪流中,置身事外而没有坚持到底,但在这个时刻,作为第一个进行抵抗的中国将军,他依然值得尊敬。

……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一章 抗战 东北 泥沙俱下(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