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北唐>第十六章 :国之根本(4)
始想在新的军镇中实行师团营连四级制,这是李文革本人的眼界局限所致,在经历了若干次实战特别是银州之战之后,李文革终于醒悟到这个时代与自己时代的本质区别。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银州之战如果沈宸向李文革请示之后再进行部署,那么很可能李文革会直接否决他的攻击计划,等到李文革本人以及大队人马抵达银州亲自考查过敌情之后再进行部署,虽然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拓跋光俨肯定会把城中的全部兵力赶上城墙进行防守,甚至还有充足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将城中的平民武装起来协助守城。在这种情况下折都会有比较大的伤亡。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在李文革的时代,这种问题当然不会有,侦察卫星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会将银州城内的敌情以小时为单位向进攻方的司令部进行实时传送报告,就算这些都没有,只要有无线电,沈宸就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向李文革进行敌情详报和计划请示的工作。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然而这些都没有。从前方到后方,最快地马也要跑上三到四个时辰。在这个战争进行的时间是以月来计算的时代,李文革的绝大部分军事知识是用不上的,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基本上都是以小时和天作为计算单位的,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都是如此,李文革穿越来的那个年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进行地战争更是如此,战争的发起方格鲁吉亚军队的进攻仅仅进行了五个小时。而从克里姆林宫做出反击的决定到数千里之外地俄罗斯军队开进战争核心地域只相隔短短二十分钟,第五十八集团军七万多人的庞大兵力从开始集结到完成作战准备开始向战区开进仅仅用了一百四十分钟。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军队还算不上是科技最先进的军队,已然如此。而在李文革这个时代,延安团全团一千多人都集结在丰林山附近。从下达命令到集结并且做好行军或战斗准备也需要一天时间,若是长途行军或者奔袭,需要厢兵支援维系补给线地话,则前期工作最少要做上四天到六天。而这。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所远远无法比拟的了。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比如折家军,虽然全军都在一处,本身就处于集结状态,其兵员素质也相对延安团为高。但是由于没有厢兵建制的辅助部队编制。其部队单单是拔营起寨便最少要花费将近两个时辰地光景,要消耗作战部队很大的体力,早晨六点钟爬起来。等到全军离开原地最少是十点钟的事情了。李文革将这个时代地军事行动总结为行军和作战两种是十分科学地。战争模式进步与否。完全表现在这两者地绝对时间变化和相对时间比例上。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代的战争,绝大部分地时间花费在行军上。真正用于作战的时间实际上并不算太长。行军时间和作战时间比例倒置的只有长时间拉锯式的城池攻防战,因城池攻防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战争模式。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要请示汇报,基本上就不要打仗了。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改革军制,便是为了进一步释放基层军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释放战争生产力,最终提高作战效率,尽可能减小战争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这些都是李文革在路上这一个月左思右想的问题,在延州的时候他每天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对此无暇细想,这一回有了时间,他便好好地整理了一番,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他决定把这些东西写下来,这年月战乱频仍传染病多发,谁也无法确定自己究竟会啥时候挂掉,李文革虽然来自未来,这具躯壳可是这个时代的本土产品,体内没有任何抗菌素和疫苗。因此李文革最近一有时间便大篇大篇地写东西,在不泄露自己来历的情况下,他想把自己所记得的一切自己那个时代相对这个时代先进的理念和科技写下来。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他花费力气笼络叶氏夫妇,也正是这个原因。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李文革很明白,作为一个穿越者,自己最主要的角色既不是将军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先知和圣人。有时候他常想,穿越者最主要的职业就应该是著书立说,将一千年后的进步传承到这个落后的时代来。做将军也好当皇帝也罢,其目的不过是加快这种传承的速度和强度罢了。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他唯一郁闷的是,自己的毛笔字实在是很一般,繁体字也让人很头痛,这是他到目前为止都还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一件事。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于是他专门为自己制作了鹅毛笔,这种在这个时代已经在西方普及开来的先进书写工具。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当然,鹅毛笔写在麻纸上效果差了些,不过相比起苦练毛笔字,李文革还是决定忽略这点小小的不适应。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娘对三件事情很感兴趣:鹅毛笔、简体字、还有李文革式。

nbsp;nbsp;

nb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国之根本(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