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北唐>第十二章 :旌与节(8)
文革则将这一名词直接变成了六韬馆及丰林书院老师们的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称“教谕”,高级职称称“教师”,至于祭酒和大祭酒,基本上属于行政职务了,类似于系主任和校长之流。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午时零刻,册拜仪式正式开始。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和李彬一样,身着紫袍头戴梁冠步上高台,他的身后跟着一位极为年轻的绿袍官员,这个官员的身后,则是十名礼部的八品官,每人手中均擎着一样物事,分别为门旗四面、龙虎旌二面、节两支、麾枪四支、豹尾四支,共十六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制节度使一般授予旌节各一,及至唐末。为了酬劳人平灭黄巢的大功,这才开始授予节度使双旌双节,以示地方生杀予夺之权柄,封拜节度使地奉礼官也从八人增加到十六人。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走上高台,面南背北站好,那名绿袍的赞礼官当即用极为响亮的声音唱道:“延州文武,诸军士,躬迎皇帝制文——”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这种场合宣读圣旨。是不用下跪的。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同时压低了身子。躬身侯制。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点了点头,伸手接过赞礼官捧着的诏书,张开宣读道:“广顺三年十一月丙辰,大周皇帝制曰: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朕承汉祚,维延绪。海内板荡。边夷獗猖,贼肆掠,伪帜滥扬,止征诛不能克难,非讨伐无以定边。将军之立,三代以制军士,元戎之委,汉唐因伐狄戎。祀者用治。戎士授封。征业量以茅土,军功酬之诸侯,是故大禹建九鼎。周公议五爵,白旌黄铖,励砺赏罚。忠武将军、延州防御使李文革,御敌摒寇,夷狄闻之丧胆,巡边戍境,六军因而振奋。故制端明殿学士、检校礼部尚书王,龙旌虎节,金印紫绶,委诸封疆,拜以节臣。是郡军民,皆从号令,文卿武,具任赏罚,藩屏国之河土,镇遏夷以威德,使边州老幼,生治康宁,缘郡黎庶,业从熙乐,承昊天其垂泽,体朕躬之恩义!制至奉节,尔其钦哉……”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长篇四六格式诏书读下来,李文革固然听得晕头转向,大概意思却也还算明白。周正裕等军中武将和站在台下的两营士兵就差得远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不知所云,眼珠子上面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圈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是啥意思。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文革躬身举起双手,高声道:“臣——李文革——奉制——谢恩——!”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彬秦固等州府文官跟着躬身道:“臣等——奉制——谢恩——!”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这时候周正裕等人才跟着参差不齐地躬身喊道:“臣等——奉制——谢恩!”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待他们喊毕,李文革才再次开口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台上台下这一次便齐多了,这句话昨日练了整整一日,五百人齐声呐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势却也颇为惊人。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含笑将制文交到了李文革手上,李文革这才直起身躯。一旁地那个年轻地赞礼官高声唱道:“授冠军大将军旌节——”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两名奉礼官手捧旌节上前一步,武官队列内,沈宸、魏逊出列,走到李文革身后。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个奉礼官将旌旗交到王手中,王转过身,朝着李文革递了过去,口中大声道:“从此以往,上至于天,将军制之——”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文革躬身接过旌旗,转身递给了沈宸。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又取过了另外一个赞礼官手中地龙头节杖,朝着李文革递了过去,口中大声道:“从此以往,下至于泉,将军制之——”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文革躬身接过,回身递给了魏逊,然后转过身来,单膝跪下朗声道:“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制于前矣,旌旗符节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奉而受。”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面孔肃然,长吟道:“许之——”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文革叩首道:“臣李文革——受旌奉节——!”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至此整个授节大礼完成,王趋前将李文革扶起,口中称:“大将军请起!”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虽然身为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但是一旦李文革受节,便已经身为节度使,位在王之上,五代制度,节度使便是见了当朝宰相,也只叙平礼,王不是宰相,一旦完成大礼,没有了代天授节的身份,便不敢再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旌与节(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