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司马懿吃三国·珍藏版大全集>第134章 掣肘后方(2)
德”重“功”的。他选人之德的核心内容是“向谁效忠”;他取士以功的核心内容是“为谁立功”。向曹氏效忠还是向汉室效忠,为曹氏立功还是为汉室立功,这是他用人纳士的两条根本“底线”。除了这两条根本“底线”之外,你目眇貌丑也罢、贪杯好色也罢、窃金淫嫂也罢、鸡鸣狗盗也罢、不学无术也罢,在曹孟德眼里都算不了什么的。换而言之,他废除东汉以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大纲,代之以“附曹则用,悖曹则弃,lùn_gōng行赏,唯才是举”的取士方略,实为破汉立曹之一大举措,其影响至为深远也!

“荀令君,您知道吗?曾经身为大汉帝师后裔的沛郡桓氏也开始向曹孟德靠拢了……桓氏一族的长老桓阶近日也应辟出任了曹操的丞相府副长史之职……”王朗还在那里唠唠叨叨地说着,脸色甚是愤愤不平。

这时,荀彧却一字一句沉沉缓缓地开口了:“吾之炎汉,自孝武大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来,师儒之风虽盛,而大义之泽未显,故而王莽篡位建伪,竟有颂德献符之徒虚饰以兴;光武大帝有鉴于此,故而尊崇节义,敦厉名实,以经明行修、知而能为之士为固国之本,引得天下风俗为之一净。直至桓、灵二帝之时,国事日紊,权阉肆威,强臣作乱,仍有李膺、陈蕃、范滂、刘陶、皇甫嵩之贤接踵而起,依仁蹈义,据理而争,不令炎汉气脉绝于一旦。彧如今唯有继承前贤往圣之志,一脉相传,薪火相承,固守终身——似华歆、桓阶之辈临难易心之行,彧永不能为也。”

听着荀彧这一番铿锵至极、掷地有声的话语,正喃喃絮叨着许都官场变化的王朗一下停住了嘴——泪水,又一次打湿了他的眉睫。

曹丕又算一卦

这段日子,曹丕过得是前所未有的风光和惬意。这种风光和惬意突出表现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两个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一方面,作为曹操亲自指定留守在许都的坐镇统监全权特使,他终于尝到了像自己的父相一样“权倾满朝、势压百僚”的甜头,每天在议事厅上看着昔日那些一个个自命清高、傲视阔步的名士大夫们在自己面前忽然变得礼敬三分、俯首折腰,他表面上虽是装得彬彬有礼,心底却不禁开心得像捡了什么宝贝似的,满腔的得意之情几乎是抑之不住,稍不留意克制就从眉眼间溢了出来;另一方面,在他自己的府邸之中,先前和他一直不冷不热的宠妾方莹近来也忽然变了一种态度,一改以往那种漠然不可亲近的“冰美人”形象,对他日渐一日地温存体贴、逢迎奉承起来,那股子从她骨髓里融淌出来的媚劲儿弄得曹丕整日整夜里乐酥酥的,一股身为“大男子伟丈夫”的征服感和成就感就此在他心底油然而生,久久萦绕心瓣而难以淡去。他其实也懂得让自己一时成为“大男子伟丈夫”的关键之所在——那就是父相交付在他手里的那显赫至极、炙手可热的绝大权柄。只不过,他也明白这一切的美好感觉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能享受一天就是一天了。

在飘飘然的极度兴奋之中,曹丕想起了当日在许都东郊外栖霞峰青云观中那位玄机子来,他可真是“百算百中、灵验如神”的奇人啊。当初自己装成寒门士子前去问卦,他就愣是占断出了自己是天降吉兆的“大贵人”来!看来,自己不相信这“天命”还真不行啊!于是,为了祈求冥冥上苍永远垂幸于自己,曹丕便照着大汉历书挑了个黄道吉日,推掉了一切公务,仍是微服简从,悄悄一个人去了青云观进香祷告。

两个多月过去了,青云观里依然是松柏森森,修竹幽幽,庭前阶上亦是草色青青,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

轻轻推开山门,踏着满径的落叶,曹丕徐徐游步在曲曲折折的回环长廊之间。走到一座雕鹤绘鸾的镂空照壁前,他心头怦然一动,急忙回过头去。那位身披五禽羽衣,头戴七星高冠,气宇飘逸的玄机子正手持一柄乌木拂尘,双颊笑意盈盈,遥遥向他迎视而来。


状态提示:第134章 掣肘后方(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