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湖西抗战走廊>第一节 新鬼子迷古董
芽儿孩儿。

李连璧接着摆活儿,“雇夫只是见皇上这么喜欢,就知道是宝,藏了起来,等皇上的船离开,这雇夫,就揣着这宝,就直接跑到我家里来了,就送给我老爷爷了。我老爷爷,乡绅,仁义,老书斋!我老爷爷当场给那雇夫五百块现大洋,这传家宝就这样传到我这里了。”

其实,这都是李连璧的瞎编,凭他破草包似的的家底,哪里趁有这水晶瓶?从知道渡边好古,李连璧便想着法子鼓东捣西,投其所好,顺水摸鱼,想尽法子的巴巴地向渡边摇尾巴。

微山湖的历史沧桑,不在岸上的石碑,不在水面的湛蓝,在于淤满黑色滞泥的运河河床里,河水长流,逝者如斯,但千百年来河底如旧,承蕴着历史的脚步,枯水季节里,每每一场大雨过后,两岸的人们便急不可待、不约而同地来到湖床寻迷,或许是一枚白色的略带锈迹的银器,或者是一只闪着绿光的翡翠,或者是一把铜锁,或者是一个瓷碗,总会有所收获。

由于受运河文化的常年熏陶,这里的人民把捡到的古物都当作宝货珍藏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不是家穷到实在迈不过那道坎儿,是不会轻易地卖人送人的。

李连璧聪明,知道这不是硬能抢来的东西,便让家丁扮作货郎沿村去换收,好在灾难年头,穷过劲的人多,几张票子几把米换来不少的好宝物,于是拿这些东西当敲门砖,到渡边那里,连蒙带唬,竞骗来二虎眼儿渡边越来越多的好感。

“噢,要吸!”渡边眼盯着水晶瓶不放,他哪里知道李连璧的瞎忽悠?

“太君的喜欢?”李连璧又喝了一口茶,问。

“喜欢的!喜欢的!!”渡边头点的虽像鸡叨米,但眼珠子始终粘在水晶瓶上。

“太君喜欢,就送给太君!”李连璧往前一送。

“是的?要吸!”渡边抬胳膊一摸下巴颏滴着的口水,抢过水晶瓶,一把揣进衣兜里,不放心地用手按了几摁,才站起身子,端起茶壶给李连璧倒茶。

李连璧见了,顿时慌了忙,想接,又不敢,于是把桌子上的水渍一抹,先是抱拳拱手,接着右手指连连在桌上敲。

现在,渡边看李连璧浑身都是宝,满脑包子学问,放下茶壶,问李连璧这样敲桌子是啥意思。

“嗷,太君,我把您当成自己家的长辈人了。”李连璧恍然大悟的样子,又拱手抱拳,接着信口胡侃,“这是湖西人的礼数。这里面有个典故,也是乾隆皇上的,太君可否愿听?”

“听听听,只要是湖西的!”渡边激动得小苦瓜脸儿全红了,就像破庙里供的地煞。

“是这样的,太君,当年,乾隆皇上下江南,您是知道的,乾隆皇上最愿意下江南了。有一次他下江南,路过济宁城。就是您以前呆过的济宁城,我也在那里上学,第一中学,那里很好。在船上,见济宁城里车流马叫,十分热闹,就缠住了脚,在小南门下了船——那地方,太君您是知道的,老孙家的麻花果子特别的香,我在一中上学时候,天天早上上那儿喝粥啃个饱——带几个太监,微服上岸游玩起来。他们来到太白楼下——哦,就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李白在济宁生活了好多年哩,写下了好多的好诗词,我都会背的——见那里,有一个布棚子茶馆,就坐下来歇脚。茶房端上几只碗来,摆好,随后,退后数步,手持长嘴的铜茶壶,先舞了一番,来个“玉童背琴”,从后脊梁上往碗里倒茶,顿时间,那茶水,就好像一条白练蛇,从天而降,好看得很哩,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漏,均匀地充进茶碗里。乾隆皇上看这活儿,看得目瞪口呆,好奇心上来,上前要过铜壶,学着茶房的样子,往其余几只碗里倒起茶来。太监们见皇上给他们倒茶,嗷,就好像现在,太君,您给俺倒茶,那还了得?那太监,吓得,顿时魂都没啦,想跪下来磕头,山呼‘万岁’,可又怕暴露了皇上的身份,惹来杀身之祸,一急之下,灵机一动,纷纷弯起手指头,“嗒嗒嗒……”地,就象这样,在桌子上磕个不停。乾隆皇上见了迷糊,不解呀,问太监这是嘛意思,太监们齐声的答,“万岁给奴才们倒水,万不敢当,以手磕桌,就是磕首谢恩的意思。因为“手”、“首”的读音相同,三个手指弯曲,就像金銮殿上的“三跪”,手指磕桌九下,表示“九叩首”。

“要吸,这地方真好呀,处处学问。”渡边正要感叹,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改变口气,“我的家,日本,文化也是大大的,我的讲一讲,你听?”

“太君讲的很好很好的!” 李连璧一脸惊喜,连忙竖大拇个,内心里却着急,没想到这家伙在济宁待的这几年,也染上了好面子怕被人看不起的坏毛病,好容易把他引到井沿边儿,正想抬脚往里踢,他却转过身子来,没办法,只好连胳膊带腿加咧嘴角儿狠狠地挠他痒痒肉,“我要用心向太君学习学习的。”

渡边眯着苇糜子眼想了好一会,说了个桃太郎的故事。说是一个老奶奶,在富士山下的河边洗衣服,一个带着两片绿叶的桃子,顺流漂下,让她捡到了带到家里面,掰开来看见,桃子里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还取名叫桃太郎。桃太郎长大后,带着狗、鸡和猴子到鬼岛去扫荡魔鬼,带回了很多的珠宝,老爷爷和老奶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连璧暗自撇嘴角,这鬼子,


状态提示:第一节 新鬼子迷古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