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走出皇宫时,手中带着一份圣旨,一脸的冷漠,眼神永远是无情且冰冷。好像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不能入他的眼,任何事都不能激发他的一丝动容。

皇后看着兰陵冰冷的背影,眼眶一热,不管皇上待自己如何,只要皇上好就好了。现在有兰陵在京城,料想大皇子也不敢如何了。只是不知道皇上同兰陵之间到底达成什么协议,到底兰陵会如何行事,会如何帮皇上。

兰陵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看着宫道上对自己下跪行礼的太监宫女们,看着这些人,他们的生死全捏在自己手里。可笑的是,自己却并非外人看到的这般冷,这般无所谓。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情感,要恨和谢。自己恨皇帝的狠毒,同样也感激皇帝对自己的栽培。虽然他的动机本就不纯,虽然、、、、、可是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人就要在这个世上消失了。而自己现在要做的,是为天下百姓,为天下苍生,不让这天下落到恶人手中。

圣旨的内容不必猜,自然是重新任何九千岁为东场的督主,统领全部锦衣卫,一起保护京城百姓的安危,保护皇上的安全。全京城的老百姓又知道,九千岁回来了,杀人如麻的九千岁又回来了。京城的百姓又开始人人自危了,谁都怕九千岁,不管他现在杀没杀人,可是大家就是本能的惧怕,本能觉得要老实下来。

突然之间街头巷尾里面,开始人人议论起九千岁了,让人想不通的是,九千岁为何会突然回京,为何皇上又把东场交给九千岁。w上话的,全都在聊九千岁回京之事。老百姓们聊着,京城的官员们,世家自然也在聊。九千岁的出现,显然给皇上注入了强心剂了,当初九千岁帮着皇上扫平障碍,让朝中无人敢质疑皇上。如今难不成皇上突然启用九千岁,也是为此吗?

这么看来大皇子想做皇帝也并不易,而且官员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了,如果皇帝真的那么中意大皇子,为何会突然把九千岁调进京呢?并且又把东场交到九千岁手里,这代表什么。代表皇上有其它人选,可是这人选到底是何人,真是让人摸不清,也猜不透。当然之前大皇子正面应对皇后之事,也确实够帝后二人好好的盘算盘算,到底要不要把天下交给大皇子。大皇子确实心急一些,同时也少了一份魄力,大皇子到底年轻了一些。

突然之间就有更多的人想观望了,谁都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绊到一个人身上。

大皇子又摔了一件瓷器,能不摔吗?本来都快成了,就因为自己一步之差,让皇帝又多了一次机会。结果这次机会就是大患,这不连九千岁都回京城了。对于九千岁大皇子很是忌惮,知道此人武功高强,另外还有一支不为人知的力量,此人背后的势力就算到如今,大皇子也没查清楚。只知道九千岁神通广大,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最让大皇子气恼的是,为何九千岁回京之事,自己一点风声也没得到,就连九千岁进宫,自己也不清楚呢?明明皇宫里面,到处都是自己的人手。

就连京城内外,东场自己也安插了不少人手。这就是为了防着皇帝找后援的,没想到千防万防,最后还是失策了。如今多了一个九千岁,想把皇位拿下,怕是难上加难了。可是皇帝不把皇位传给自己,难不成传给外人,外人也得有本势坐稳那个位置吧!皇帝如今就是调着一口气罢了,不要说能活多久了,这多活一刻都是奢侈了。为何呢?到底九千岁回京是何用意,这其中又有何自己不知清的地方呢?

熬死了靖王,胜利就在眼前的事儿,凭白的又多一个对手,多一个绊脚石头,换成任何人一时也接受不了。更何况大皇子呢?大皇子已然做好了登位的准备了,为了怕误时,大皇子连龙袍都已经派人造好了,为何,为何偏偏此时,九千岁就出现呢?虽然大皇子一直知道,九千岁一定藏在某个地方,因为在江南并没有九千岁,那么九千岁会在的地方,一定就是京城了。只可惜大皇子的人手,一直就是查到不九千岁的藏身之所。如今大皇子才后悔,自己一早就该把精力全放在搜寻九千岁上。

大皇子不想让九千岁把持朝政,书房内的谋士们全是大皇子的心腹,这些人全都是能人。是他们扶持着大皇子,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大皇子很信任这些人,也相信靠这些人,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

“你们说本皇子眼下该如何行事?”大皇子坐在主位上,眼神尖锐利的扫向底下的一众谋士。

底下的谋士们自然忧心如焚,能不忧心吗?大皇子供养着大家,不就是为了大家帮他出力,帮他得到皇位吗?如今事情都快成了,却半路杀出一个九千岁来,而且此人不要肆耍就连他身后的势力,也是大皇子不清楚的。这下子确实太棘手,太困难了。“大皇子,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稳住,万万不可轻举枉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因为九千岁的到来,咱们就一团乱。岂不是给九千岁可趁之机,让皇后看笑话吗?”有人坐不住了,规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于事情没有多大帮助,可是至少能缓解眼下的情况。不至于让人乱方寸。

大皇子依旧皱眉,显然对这样的答复并不满意,能满意吗?大皇子要的是如何对付九千岁的法子,可是不安抚情绪的法子。大皇子突然眼睛一冷,看底下这气了。“诸位可听过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说法,既


状态提示:第559章 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