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喜欢,又问了他学业的事情。

贾琋脸色略有迟疑和几丝羞窘,飞快地看了贾赦一眼,然后默然半晌,小声地回道:“小侄儿还没进学呢。”

闻言贾赦皱眉。

贾琋仿佛看出了什么,怕贾赦不喜,到底年纪小,急忙又解释道:“家慈教了我识字,其实……我比他们学得都好呢。”这话音倒是有些傲气。

不过他年纪小,说起来不惹人反感,反而让贾赦怜惜之心大起。

他看了眼张管家,“族学缺束脩吗?咱家贾家不是满六岁,族中子弟都可以进学吗?若是家无余资,笔墨纸砚不也应是一概共给吗?”

祭田每年的出息不就是干这个吗?

张管家答不上来话,结结巴巴的也没解释出什么,贾赦冷哼一声,去了贾家庄管事的族老家里。

族老家就是那个打贾琋的孩子的爷爷,贾赦知道那几个比贾琋岁数长了几岁的孩子是九族公家的重孙子,辈分不大,气派倒是不小,欺负弱小,还无长幼之礼。

在贾家庄,贾赦虽然辈分不大,但毕竟是荣国府嫡支,贾家的荣耀都是靠着荣宁二府而来的,要不然贾家庄的贾家众人也不能如此受惠,在金陵还没人敢欺辱他们贾家庄的人,庄子里的子弟们自小上学都不用操心束脩的事情,自然有秀才来教导他们,逢年过节族里也有鸡鸭鱼肉分给,几乎每家都有田亩可耕,日子若是好好过,就没有过得太差的,除了孤儿寡妇那家,也就是贾琋家。

贾琋父亲早亡,十一房就这么一根独苗,母亲刘氏虽然也是读书人家的姑娘,但娘家也不显,父亲也只是个老童生,做不了她和贾琋的依靠,贾家族人这边更是势利眼,没把他们家的地侵占了就不错了,过日子磕磕碰碰,总是被忽略乃是在所难免。

“……祖宗艰难,束脩虽然不用他们出,但他们家买不起书本,也不好入学。”九族公在贾赦面前硬气不起来,毕竟对方是国公爷,他就是辈分大,做一做金陵贾家庄的主,别的还是得仰仗着荣宁二府的关照。

这都是借口话,贾赦脸色不好看,冷声道:“族中怎的艰难了?祭田的出息难道还不够?虽然大头都被拿走了,但留下的也足够族里使唤了。”

九族公脸色一抽,够用是够用,可也不宽裕不是。“族里的祭田近年来被卖了不少,供给学里的束脩和其他花销……自然就少了不少……”九族公辩解,他不过是断了笔墨纸砚书本的钱,其他人家的孩子不也自己买去上学吗?那刘寡妇家……谁家不艰难,难道还给她特殊?

何况,刘寡妇长成那样,未必守得住呢!

贾赦听了不解,张管家心里咯噔一下,见大老爷望过来,忙低头不敢对视。

“什么时候祭田被卖了?”贾赦虽然觉得自己纨绔,但也知道祭田不能动。他皱眉问:“是宁国府那边卖的?卖了多少顷?”

荣宁二府人才少,可也从来没亏待过贾家其他族人,但族人不争气,这么多年来,一个进士都没考上过,否则老二那家伙也不会见到贾雨村就热络上了,虽然被他搅黄了,否则他那好二弟看在大家同姓的份儿上,说不得还要和贾雨村连宗认亲呢。

贾赦忒烦那贾雨村,好在这人在太子面前挂了号,又了罪证翻不了身,也算打击一下老二了,嗯林如海看人的眼光也太差。

九族公眼睛瞪大了一下,不解道:“不是……二太太差管家来……卖的吗?你们两府卖了足足一千顷呢!”现在就剩下几百顷地了。

贾赦顿时视线对上他。

九族公心下觉得不好,他觉得他仿佛捅破了什么秘密,但此时也容不得他隐瞒,遂说了荣国府二太太命管家卖了,那宁国府的尤大奶奶也全权委托了二太太的人处置了他们府上的祭田,几乎都要卖光了。现在实打实算,就零零碎碎的剩下了几百顷地了。

贾赦气得脸色煞白,好人也没这么被欺负的!

太不像话了!

太过分了!

……

贾赦真想现在就回京城,他更是让铜钱命人看好张管家等人,他就不信留在老宅的人不清楚这事,必是他们都是听老二家的,他那个好弟妹手段忒得厉害呐,也胆子大,居然胆敢私下里卖祭田!

临走前,贾赦还在门外看到了躬身而立的贾琋,这孩子瘦瘦条条,但眼神清亮,看着是个聪慧懂礼的,他脚步一转,让族里的人带着他去了一趟刘寡妇家。

刘寡妇是一个漂亮的妇人,知书达理,看着与这里的无知村妇大不相同,怪不得教出一个聪颖的孩子,也怪不得会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全然因这刘寡妇不仅出类拔萃,眼角还自带一股fēng_liú妩媚,看着还挺眼熟的,贾赦发现刘寡妇和贾琋的眼睛还挺像自家儿子的眼睛。

早在路上贾赦就问了那贾琋的学问,虽然没正式上过学,但《三字经》和《千字文》没问题,只是苦于家里没书,刘寡妇也只是读了一些书,但于科举却不大清楚,但贾琋没事就去学堂里偷听,四书零零碎碎的也懂了不少,贾赦越考越对这孩子喜爱。

贾琋长得好,脑袋又聪明,是个读书的料,不像琏儿,家里的贾琮还没琏儿聪明呢,更不用提了。

贾大老爷看着这娘俩,虽然寡妇不宜见客,但毕竟跟来的还有族老,都是岁数大的,又在院子里,村里面也不讲究这么严格,寡妇也得下田种地操持家计不是,乡村里的寡妇和大族里的讲究可不同。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