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六百八十五)“铁人”也是会流血的
请格罗马金和茹拉夫廖夫同志向国防委员会报告。有哪些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被炸。车站、桥梁、电站如何?……”

“没有任何目标被炸,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志……”格罗马金将军站起来,抢先回答。

“我有名字,格罗马金同志。”斯大林打断他的话。

“没有任何重要目标被炸,斯大林同志,无论是军事目标、工业目标,还是民用设施。”格罗马金平静地说,好象没听清斯大林的指责。

“居民和防空部队的伤亡很大吗?”

“有伤亡,斯大林同志,万幸的是不算大。具体伤亡数字正在核实。”

然后。茹拉夫廖夫少将按照军人的习惯,有条不紊、毫不含糊地报告防空军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的战况:发现敌机时间,中国轰炸机数量(根据预报为两百多架)以及敌机的战术。部分敌机冲进莫斯科,在白俄罗斯车站附近备用铁路上有一列运油料的列车。费尔村有一个毛毡厂,城内有几处木房在空袭中被烧毁。有几十幢房子和公共建筑物被炸毁。有一颗炸弹击穿乌斯兰斯基大桥,炸毁了桥梁……最先投入战斗的是各歼击机团。航空兵第六军指挥部收到报告,共发生25次空战,击落12架中国轰炸机。约有二百架敌机靠近高射炮火力区。其中有10架被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击落……

“斯大林同志,请允许我提个问题。”总政治部主任、一级集团军级政委梅赫利斯在会议桌边站了起来。

“请吧,梅赫利斯同志。”斯大林表示同意,而后看了一眼各位政治局委员,“哪位有问题,尽管提……”

“请告诉我们。茹拉夫廖夫同志,被高射炮和机枪火力击落的敌机各占多大比例?”梅赫利斯问道。

“绝大多数是高射炮击落的。”茹拉夫廖夫毫不迟疑地回答,并打开了参谋长吉尔绍维奇上校的笔记本。“最后的结果正在核实。这里有记录,例如,机枪射手们击落了一架袭击白俄罗斯车站的轰炸机,而奥萨乌利亚克和土鲁卡洛两位中尉指挥的高射炮连各击落两架轰炸机。”

“消耗了多少炮弹和子弹?”梅赫利斯又问,“我方飞机共起飞多少架次?”

“中国人有二个小时之久企图冲进莫斯科。”茹拉夫廖夫眯缝着眼睛,细看笔记本,“在此期间,我歼击机共出动一百七十五架次。高射炮共消耗二万九千发炮弹,高射机枪共打了十三万发子弹。”

“好可观的数字!”梅赫利斯的话带有几分讽刺意味,“如果说,高射火力共击落了十架轰炸机,那么。打下一架轰炸机不就要消耗近三千发炮弹和一万三千发子弹吗?……你们的看法如何,格罗马金同志和茹拉夫廖夫同志?”梅赫利斯有意识地看了一眼斯大林。仿佛想唤起他的共鸣。

斯大林当即作出了反应:“有一位年近古稀的格鲁吉亚老人,我的同乡,有一次对我说;‘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弄懂我所一窍不通的数学,那我就完全有可能成为科学院院士……’,您,梅赫利斯同志通晓数学,理应成为院士……”

加里宁忍不住,带头笑了起来,接着,坐在与斯大林办公桌并排的安乐椅上的莫洛托夫,也哈哈大笑。稍后,大本营主席办公室内爆发了一场哄堂大笑。斯大林见到所有在场者心情这样轻松,甚至有点惊奇,但也笑了起来。然后,举手招呼大家安静,转身对梅赫利斯说:“既然您对数学这样精通,索性就去翻翻百科全书,算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每死一名士兵,要耗费多少钢铁。”

茹拉夫廖夫将军继续站在会议桌旁,砰地一声合上笔记本,以一种受辱的目光瞥了一下在场的政治局委员们,然后转身面向斯大林:“斯大林同志,请允许我向一级集团军级政委同志简要解释一下。”

“请吧。”斯大林说。

“我准确说明一下,我们的瞄准火力只对准探照灯所照射的目标。而对空射击的大部分炮弹是为了形成阻拦弹幕……今天发射的阻拦弹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几十架中国轰炸机冲进了莫斯科市中心。”

“好。茹拉夫廖夫同志。请坐下,”斯大林说,又把疑问的目光投向象个学生样举起手来的格罗马金,“您有什么想补充的?”

“是,斯大林同志。”格罗马金站起来,微露笑意,“我想提醒一下,今天,中国人投弹不少干六十万公斤。这一点不用怀疑,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战斗飞行后,不准携载炸弹返航。如果从中国人的眼光看,他们的爆破弹和燃烧弹的有效系数等于零,请原谅。就是枉费心机。”

梅赫利斯脸涨得通红,显然很恼火,但却尽力没表现出来。

“仅向一个图希诺机场,”格罗马金继续说,“他们就投下了几千枚燃烧弹。所有炸弹都扑灭了,没有一架飞机,一个机库遭到破坏。”

“是图希诺所有的火都扑灭了(图希诺在俄文中含灭火之意)。”莫洛托夫不快地说了一句俏皮话。

政治局委员们又发出一阵短暂的窃笑。但斯大林又在思考什么,好象没听见这句俏皮话,甚至连眼皮也没抬。这使谢尔巴科夫感到很尴尬。他把格罗马金和茹拉夫廖夫的报告要点,记到笔记本上。心里在拟情报局公报的腹稿,反复思考着,国防人民委员部这项总结性命令应当写进什么内容。在他看来,莫斯科地区防空部队基本上“很好地”完成了首要的、极其重大的战斗任


状态提示:(六百八十五)“铁人”也是会流血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