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
想两亿国家财政收入,国库会变成什么样子?

庞籍又回了一封信,你别给俺画饼,将来的事将来说,得考虑一下眼下朝廷的财政压力。

郑朗无语了,庞太师太jing明,不吃自己画的饼

也不可能让国家财政达到两亿的,虽然两广有着美好的前景。银行收入也会节节攀升,但国家需要这么钱做什么?能正常有一个一亿五六的财政收入,就足够了。其他的,会逐步松驰两税。减轻农民的压力。但在轻徭薄敛的情况下,国家一年财政收入还能达到一亿五六,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脱变。也能轻易地发起比庆历初西北战争更大的战役,甚至可以用钱帛直接诱使对方各部各族反水。现在还不行,王安石那样做也不行,虽然钱敛出来,河湟之战。交趾之战,以及平夏战争,都没有让宋朝产生财政困难,可百姓呢,还不是从百姓身上变法敛出来的?好的是国家,苦的还是百姓。

这一切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郑朗在两广,并且说过话。在两广时间不会短。看也能看出来,才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动都没有动。最少也得呆上三两年。

郑朗的经济能力让商人放心,郑朗对百姓的关怀让百姓放心。

这才造就大批商人百姓南下。

郑朗也没有写信了,知道自自己南下后,大肆挥霍,已将庞籍逼得够紧,一千万缗钱有可能不够的,广南东路这边今年会要很多钱帛砸下去,广南西路那边也要投入一些钱帛。真不行,再将工程缩减一批。

第二件事便是赵祯的愤怒。

以赵祯一惯的xing格,处理事务皆有些偏软。就象宋克隆。放在那一个皇帝身上,多半被处死了,仅是一个杖刺沙门岛,随后便后悔莫及,派使追回诏书,遇大风雨未追上。在宫中后悔莫迭。

然而连郑朗也没有想到此次赵祯的怒火。

赵祯智慧成长,本身疑心不重,能看出郑朗的忠心与小心。对郑朗一点也不猜疑,甚至主动打消郑朗的兢兢业业,让郑朗安心地做事。况且郑朗这次南下,先是宋朝与吾皇,宣扬忠于宋朝,皇上仁慈,更能看出这份小心与忠心。若这样还猜疑,让其他大臣以后怎么做事?难道全部做无为官员?

而且或多或少的,从青少年培养出的那份友谊,那一份若有若无的基情,在赵祯心中郑朗实际是第一心腹大臣。当然,不能说的,否则言臣会再三的喷口水。

郑朗的吏治能力,在赵祯心中,郑朗是齐桓公时的管仲,刘备的诸葛亮,符坚的王猛,唐朝的房杜与姚宋,中国上下几千年仅有的那么几个贤臣,宋朝是否能中兴的最大保障。

再加上郑朗奏折说得不清不楚,赵祯愤怒了。

不但在都堂发火,第三天大早朝上再次发怒。下面几百个大臣听着赵祯的咆哮,一个个哑口无言。不过对此事他们同样很反感,天大地大,士大夫最大,这些人私盐也罢了,居然敢纠众谋害一个堂堂的宰相,以后还有谁敢去岭南为官?这不仅触动了赵祯底线,也触动所有士大夫的底线。万一自己犯事贬去了岭南怎么办?自己身边可没有那一百蕃骑保护。居然上下一致附和赵祯,要严惩不怠。

这一决定非同小可。

先是依照郑朗的建议,将程师孟与杨察、蔡挺放到岭南,杨察为同转运使,程师孟与蔡挺为转运副使,协助郑朗建设广南东路。相对于这三名官员,实际是贬职。实际是前去镀金的,若做得好,将是一份天大的政绩。郑朗升无可升,大不了再回去做首相,还能做什么?这三人不同,皆没有担任过东西两府相职,那怕是副相。

又调王鼎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王绰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副使,李道、徐程、尚同分别为虔州、汀州、循州知州。这一次,鼎鼎大名的三虎四瞪除孔宗旦壮烈牺牲外,全部集中在三路与私盐泛滥成灾的地方。

三虎三瞪到来不算,又在诏书里清楚地写着,所有涉案人犯必须严惩,任何官吏不得为其包庇求情。

以这样严厉的态度来处理案子,在赵祯手中乃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可是郑朗啼笑皆非,来一个王鼎足矣,怎么三虎三瞪全部弄来?这些人可都是一把锋利的刀,用得不好伤人也伤己。最妙的是朝堂上下居然难得的统一意见,对这次赵祯的做法,全部表示欢迎。

接着赵祯又将此案大肆登于报纸,载于发向各州的邸报。

倒不是气愤私盐贩子的胆大,而是为了勇气。文官要拢权。可某些文官表现让人感到十分失望,往往敌人未来,就望风而逃,望风而降。甚至张海几十人就能打开州县的城门,让官员举酒端肉来请安。

懦弱如此。

郑朗为了国家,以尊贵之身,屡屡深入险境,难道你们一个小小的知州知县,比郑朗更尊贵吗?如果个个不怕死,侬智高能不能迅速打到广州城下?层层州县耗下去。耗也将他的人马耗死了。

四月末,郑朗与周沆风尘朴朴地来到循州城外。

郑朗正值壮年,能抗得住,周沆年近五十岁了,一个来月辗转各州各县,身体骨吃不消,气喘吁吁地说:“郑相公,进了城。可得要休息几天。”

“那是当然,我也要花几天功夫,看看循虔道凶案。”

周沆又喘了一口粗气问道:“郑相公。这样奔波你很快乐吗?”

为国为民办事情当然是好事,可累都快要将人累死了,至少自己未感到那一点快乐。


状态提示: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