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核武皇帝>第八十九章 奇袭辽阳
阵地上有四十多门阵地炮,威力极大,而且是据守辽阳的关键咽喉,ri军只能组织了两个步兵联队强攻,结果就悲剧了。

宋彪设计的这个满洲第1骑兵旅是完全照抄了秋山好古的创意,在突袭辽阳之前还额外增加了大量的机枪和霰弹枪,这个骑兵旅的满员编制是7430人,加上薛长庆的一个骑兵输送营,总计9552人,配备机枪三十五挺。霰弹枪一千四百杆,7.5厘迫击炮55门,每个骑兵正规装备都还有一根哥萨克长矛。

在这一个月的cao练中。宋彪特别训练这个骑兵旅的白刃战能力,特别是突袭之后强攻敌军阵地,以及插入敌军后方的驻军防守能力。

说穿了,这就练成了一个骑着马机动作战的步兵旅。

宋彪是反猪突冲锋的专家。他在设计迫击炮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同时设计了新的照明弹,布鲁西洛夫上校带的照明弹倒是不多,也就一百五十多枚,平均每门迫击炮三发,省着点用是够用一夜的。

ri军完全没有预料到。

双方实际上都是瞎子打瞎子。

大山岩元帅再聪明。作战经验在丰富也想不到这一点,他将两个步兵联队派出去反攻,不到二十分钟就被照明弹、机枪和霰弹枪的组合屠杀一空。

大山岩这个时候才知道不对劲,但马尔托斯中校一路跑的也非常快,凌晨2点就抵达了辽阳。

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上校和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中校都是沙俄帝国目前最好的一批中高级将领,前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担任俄军最高指挥官,而后者则是坦能堡战役中担任萨姆索洛夫将军的参谋长,也是俄国在该战役中为数不多的一个亮点。

两个人还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军官。前者是更俄国式的骑兵将领。属于学院派中推崇速苏沃洛夫理论的高级将领,后者的思维和理论更为西欧化。

作为辽阳防线的主要设计者,阿图尔.马尔托斯中校非常清楚这条防线的价值,以及防御的各个重点,他立刻带领两个步兵团乘乱抢下了ri军在龙鼎山防线的东侧阵地,随后派兵炸开辽阳县城东南角。冲进县城抢下一些据点,不断吸引ri军在县城内部作战。而他和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上校则利用迫击炮、阵地炮的优势攻击ri军。

直到这时,大山岩元帅和儿玉源太郎参谋长才知道坏了。这是俄军的主力部队,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先头部队就有两个旅的规模。

大山岩这个时候还是很糊涂,第一是想不清楚俄军到底从哪里冲过来的,第二是不清楚俄军具体的兵力,第三是不知道这支部队整体特点,更不知道这是宋彪的满洲步兵师。

即便宋彪此前在黑沟台表现的很厉害,大山岩也就觉得这是一个土匪武装,只不过是更勇猛一点,同时不觉得宋彪部队会出现在这里,这一点就要怪他的总情报官青木宣纯。

应该说ri军在海军方面的运气实在是太好,陆军这边吃点亏也是合理的,首先是川村景明大将的运气很不好,在满洲步兵师的第二轮炮袭中就早早丧生,整个ri本满洲军第五军的指挥在后面就是一片混乱,甚至没有派出人去紧急通知本部。

到了这个时候,大山岩还不知道有一个准集团军规模的俄军主力绕道打到了ri军的右后翼,所以想不透俄军到底是从哪里的。

包括大山岩通过前线的情报来看,他也不知道俄军哪里还有一个集团军或者是军级别编制的部队没有参战,以至于能偷袭辽阳。

大山岩从倒幕战争一直打到了今天,前后四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战场经验,即便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情报,他也知道敌军的规模绝对不小,对方过来的两个旅都是没有辎重和后勤部队的,行军帐篷等等都没有带,这就说明后面还有大部队,眼前这些只是先锋部队。

其实大山岩在辽阳的兵力并不少,他原先有三个后备旅团和12个总兵站步兵大队,只是后备第13旅团布防在辽中县,后备第14旅团在灯塔县一带,四个总兵站步兵大队是填补到第五师团,在本溪一带冒充第五师团的编制,在鞍山的粮库中心和转运站保留了两个步兵大队。

即便如此,大山岩在辽阳还是有一个后备第1旅团和6个步兵大队,加上两个近卫步兵大队,以及十多个总务库运输大队,包括本部的参谋军官、通信兵、后勤兵……他在辽阳县城至少有两万兵力可用。

人算不如天算,这一仗打到天亮之前。等大山岩知道对手有两个旅团的规模,而且只是俄军这支主力部队的一部分时,他已经连续折损了四个步兵联队的兵力。

加上主要的阵地炮台都已经丢失。大山岩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可他没有办法撤退。

辽阳距离ri本满洲军的第一、二、三、四、五军都只有二十公里到六十公里的距离,防线坚固,自然是最佳的物资集中和运输中心。也是本部指挥所在地和情报中心。

辽阳丢了,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下去了。

大山岩只能死守,让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亲自带队从西侧突击出去,先去将驻守在灯塔铁路站一带的后备第14旅团调回来,此后在通知沙河地区的ri军第四军野津贯道部。着手调整整个大会战的战术。

他们的对手毕竟是布鲁西洛夫上校这种级别,在开始着手巷战的同时,布鲁西洛夫上校就同时派出十多个骑兵连在辽阳县城的北侧和西侧巡逻戒备


状态提示:第八十九章 奇袭辽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