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无双天下>第二卷 :黄巾之乱第十一章 张角之死

却说上回汉军偷袭黄巾军,李锋从另一边夹击,两相厮杀,黄巾军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之前占据上风的时候,围攻李锋的时候可以靠着一鼓作气发挥出强大的攻击力校园全能高手。而现在,黄巾军的士气全都被这突然出现的袭击给打蒙了,加上张角虽然是个强大的精神领袖,但是并不是一个很会打仗的人,这一下惊慌失措之下,使得黄巾军大败。

就在张角迷茫,亲信劝其离开之际,当李锋已经率军杀到,只见李锋纵马冲上前,手中长枪一挥,将几个黄巾军杀死,然后对着那些满脸惊恐的黄巾军呼喝道:“尔等还不投降?难道想要寻死不成?”

李锋的话得到和他一起杀来的亲卫的应和,为其助威,随着李锋的喊声,他身后的那些官兵一起举起了手中的兵器,敲打在身上的铠甲上,发出铛铛的响声,成千上万的官兵异口同声地呼喝道:“投降!投降!”

“投降!投降!”就在这个时候,吕布已经带人杀到,听到李锋及其亲卫的喊声,也是大声喊道,其身后的士兵一起大喊,震天动地的逼降声,使得本来毫无斗志的黄巾军再无一丝抵抗,全都纷纷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跪拜在地上投降了。

当然也有死硬的忠诚派,依然抵抗,不想投降,不过这些比较只占少数,在吕布和李锋的攻击下,快速的被消灭掉。

张角这个时候也从迷茫之中清醒了过来,听到亲卫劝其离开,却是拒绝说道:“吾张角本是一落第秀才,后入山采药,得遇于吉老神仙,传授《太平要术》,感念汉室**,民不聊生,遂发毒誓,以宗教救世为己任,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连结郡国,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因感时机到来,登高一呼,万民相从,本以为定能推翻汉庭的统治,奈何天不佑我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今张角以身殉道的时候来临了,如何能够逃!”

却是张角也知道,现在黄巾军已经是大势已去,故而想起自己创业的艰难,败的却是如此的突然,听到黄巾军此起彼伏的投降声。知道已经无力回天的张角仰望着天空,喝了一声:“天啊!这就是你给我的结局么,苍天啊,你真的死了么,为什么不睁开眼看看这世道啊!”

就在这时李锋已经来到张角不远处,吕布派兵收编投降的黄巾军,李锋手下一千精锐却是将张角和张角的数十位亲兵围住。

李锋看到悲呼的张角,没有丝毫的同情的说道:“张角,黄巾军大势已去,你还是投降吧。”

听到李锋的话,张角这个时候回过神来,大声的说道:“投降,投降我张角能够活命么。”

李锋毫不犹豫的说道:“不能,张角为黄巾乱贼头领,发动黄巾起义,作乱天下,使得生灵涂炭,应当以死谢罪。”

知道自己没有活路,张角却是不着急的问道:“你认为你们这些人能够拿的下我么。”

蔑视的看着李锋,实在是张角自得到太平要术以后,当真是所想披靡,就算是李锋这样勇猛的武将,他也没有放在眼中,因为在他的心中,拥有太平要术的他,已经不是凡尘之人能够比拟的,自然傲气非常,哪怕是在被大军围困,张角依然丝毫不惧。

听到张角的话,李锋还真是心中没有把握留下张角,这些天的战斗,张角法术的威力,李锋是心知肚明的,像张角这样的,要是一个人离开,李锋还真拦不下。

怎样才能够让这张角心甘情愿的去死呢?

李锋只是令士兵围困张角,一边却是在心中不断的思考怎样兵不血刃的解决掉张角,否则张角此人要是逃走了,就是一大祸害,毕竟就算是没有黄巾军,张角法术的厉害,比之超级武将还要强,到时候如果在暗中不断的杀死自己的心腹,那也是很麻烦的。

看着听着身后吕布正在收编黄巾军的声音,李锋突然心中一动,大声说道:“素闻大贤良师慈悲为怀,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己任,若是大贤良师能够放下一切,早登极乐,吾保证不伤投降的黄巾军如何,如若不然,后果你是知道的。”

李锋的意思,却是以黄巾军要挟张角,令张角自杀,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如果黄巾军在张角心中没有地位,那么这一下,他还真拿张角无法,如果黄巾军在张角心目中地位很高,到时候张角不顾黄巾军的死活,逃走之后在像他报仇,这都是很冒险的办法。

不过李锋没法,现在只有赌一把了,如果到这个份上,张角在逃跑,那么不仅仅会在黄巾军中威信扫地,更是名声大落,就算是能够逃走,将来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不逃,那么是必死无疑。

李锋的用心,张角明白,张角的亲卫也是明白,只见他的亲卫大声的喊道:“主公不可,此人用心险恶。”

说完用眼睛狠狠的瞪着李锋,大声的说道:“如果大贤良师死了,你会放过黄巾军才怪呢。”

说完看着张角,希望张角能够改变主意,他们知道黄巾军在张角心中的重要性,那是张角一生的心血,所以李锋的话,张角基本上结局已经注定,除非张角能够放下这一切,然后逃离。

但是张角会么,只见张角考虑片刻说道:“我怎


状态提示:第二卷 :黄巾之乱第十一章 张角之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