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江山美人谋>第213章 血战凰归山
守着一亩三分田,便可以安然养老了,可不能淋雨染上风寒死在这里。

大雨砸着帐子啪啪作响,宋初一在里面听着,就犹如千军万马在战鼓声中奔驰。

帐外雨幕茫茫。远处莽莽山野,早已经融入如墨夜色,周遭的事物也皆笼罩在雾气之中,大雨滂沱,蜀军不知用什么法子保存了火光照明,长长的队伍在凰归山的山道上宛如一只只笼罩在绢中的萤火虫,光线忽明忽灭,百余丈之外就完全看不见了。

蜀军刚刚全部下山,忽然战鼓如炸雷般四起,凰归山两侧箭雨猛然铺天盖地而来。带着撕开滂沱大雨的声音,席卷向蜀军。

两侧密林荆棘丛生,根本没有正常的路。蜀军没想到人生地不熟的秦军居能在此处设伏,一时间被打的措手不及。但是在屠杌利的带领下,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喊杀声冲天而起。

头一批人冲向两侧秦军伏兵,紧接着屠杌利便率领大军欲趁乱突出重围。正此时。后方喊杀声骤然暴起,马蹄声轰隆隆犹如山石滚塌一般冲杀过来。在蜀军尾部的将领立刻下令列阵迎敌。

“杀——”

一声大喝,只见秦国骑兵精锐裹挟狂风暴雨席卷而来,气势锐不可当。

率先而来的骑兵精锐分作四股,宛若利剑一般将后方蜀军切分割成小块,前头蜀军被箭雨所阻。一时无法突围,因此后面被分割的蜀军便被积压在中间拥挤在一起无法施展,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优势被压制。短时间内竟是只能任由随后杀来的秦军步卒宰割。

秦军与蜀军的盔甲颜色在暗夜之中难以分辨,但因为蜀中和陇西的人装束、样貌、所使武器差别极大,几乎只凭影子便能分别出来,所以即便没有过多照明,也不担心混乱。

骑兵精锐在切入蜀军之后受阻。前进慢了许多,但前头箭雨势头越发猛烈。死死封住蜀军去路。

僵持了小半个时辰,随着蜀军有人冲杀入林,箭雨逐渐弱下,屠杌利为首顺利冲出伏击圈,顺势用短弓对两侧秦军进行反击,以确保剩下蜀军尽快顺利突出包围。

然而前侧一松动,秦军骑兵精锐立即向前,绊多蜀兵。

两翼派出的斥候见秦国骑兵马上接近箭雨范围,立即返回禀报将领。两翼埋伏马上收起弓弩,拿起秦戈冲出林子,与蜀军杀成一片。蜀军一般用的兵器都短小精良,但在面对长长的秦戈时,少不了要吃亏。

暗夜中雨水将血水冲刷,到处都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腥甜味,喊杀声充斥整个山谷。

随着前面伏击的秦军被绊住,越来越多的蜀军趁机冲出重围。

骑兵从顺道杀出,联合两翼秦军形成圆阵,逐步逼近压缩,将大量蜀军挤压困于阵中。

屠杌利立刻派出骑兵由外围着一点施压,欲打开圆阵势缺口,营救阵中蜀兵。

两军厮杀僵持一盏茶的时间,秦军圆阵终于被破开缺口,蜀兵顺着缺口涌出,然而随后追击的秦军越来越靠近,屠杌利无法,只好放弃继续攻击,率军向王城方向而去。

秦军步卒接替骑兵厮杀,黑甲骑兵趁势随后追击。

雨渐渐停歇,这一场仗,加上追击,持续近三个时辰,秦军才鸣金收兵。

天色大亮,秦军回营,营中留守之人早已奉张仪之命,烧好大量热水,熬了抗寒药物,以供返回大军使用。

朝阳升起,凰归山下是层层叠叠的尸体,血水和在雨水之中竟汇聚成汩汩溪流,向低洼出流去,汇成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血坑。清点战场上的断肢残骸,约莫斩杀蜀军四万五千人。

比司马错预估最低人数多出五千左右,而秦军却也损失一万五千余人,比预计要多。战略部署没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秦军不适应巴蜀雨夜的闷热,以及可见程度实在太低。

ps:

题外话:昨晚写的眉心印堂血受重伤会导致死亡或者失明,是袖纸专门查过资料的,在中医里,印堂和脐下是人体两大气海,血气之所存。据说伤到印堂,如果头部开始肿胀,五日毙命,如果没有肿胀而有头晕骨痛等症状,可能会导致失明。至于事实是否真是如此,袖纸没有寻找专业人士证明过,总之大家生活上注意总是没什么损失,感兴趣或者懂行的朋友,可以指正,以供大家了解。

还有,最近发现吱吱大人开新书了,由于个人喜好,袖纸表示是一个极少极少看宅斗种田文的孩纸,看巨著《红楼梦》三分钟就能睡着,以前本着学习态度看《庶女攻略》也没有坚持,但近来吱吱新书《九重紫》当真妙啊,看的袖纸欲罢不能。


状态提示:第213章 血战凰归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