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惊雷入汉>第三百三十二章 条件(上)
晋人的认同仍是困难。

若是双方信任的基础建立在各个层面上,无疑此时此刻便应当定下辽东的战略,有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让晋帝司马攸等人讨论许久了。

卫瓘道:“此事暂且搁置一旁,老臣有一事奏明陛下。”

晋帝司马攸闻言道:“老大人但说无妨。”

卫瓘道:“塞外形势诡谲,老臣以为陛下当封赏匈奴之主刘渊,借此观其形se,察其目的。”

“哦?怀柔之术也是不能缺少,只是刘渊势大,此举会否激怒匈奴之人?”晋帝司马攸对卫瓘的话深以为然,若是能够和平相处,以和为贵,自然是好事儿了。但匈奴之主刘渊曾经被汉人欺辱,如今正是野心勃勃之刻,会否接受晋国的封赏仍在未定之天。

若是因此而引火烧身,那绝对是得不偿失了。

何曾在一旁想了想道:“塞外各族与我大晋血海深仇,此时派遣使者前往,若被其强留辱节反是不妥啊……”

塞外各族在汉人眼中看起来就是野蛮人,不通什么礼仪王法,更是没有开化。这样的对手若是往ri里怀柔倒是无妨,可双方有前一次大战经年的深仇没有化解,如今贸贸然的派遣使者前往自然是冒险的举动。

晋帝司马攸闻言一愕,旋即便知道何曾这朝中宿老绝非危言耸听。真若是如此不仅仅没有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反而让晋国受到侮辱,长了塞外野人们士气。

卫瓘眉头一皱道:“何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老臣以为适当的沟通仍是不可或缺的,不如采取曲折的方法如何?”

“曲折?卫老的意思是?”晋帝司马攸闻言问道。

卫瓘想了想道:“燕王屯驻辽东,在塞外广有耳目,若是通过塞外之人传达意思,见了对方态度之后再派出使者,或许比较妥当。”

何曾在一旁道:“此法虽是消耗时ri,确是最为稳妥,老臣认为此举也是可行。”

晋帝司马攸见这两派老臣如今消除隔阂,心中自是欢喜,于是道:“事不宜迟,朕这便传讯给燕王便是。”

此时何曾道:“戎国方面若是陛下有所决意,可择贤能之士前往出使,老臣先行告退准备物资。”

待何曾离开之后,卫瓘叹息道:“国内兵将大半在南方战场放回,如今又要前往北方,还没交兵,我大晋将士已然疲惫不堪。”

晋帝司马攸颇有同感的道:“如今可调集人马已不如前时,只盼塞外之事拖得久些,让我大晋将士得以喘息。”

卫瓘抱拳道:“我国撤军乃是情非得已,汉人无故撤军不知所图为何。向雄大人此行若是能够缓和两国关系,陛下大可以全力击败塞外异族,然后收其jing壮补充军力。”

“哦?卫大人觉得异族之辈仍然可用?”晋帝司马攸闻言皱眉道。当年异族所造成的后果如今还被晋国背负着,对于异族之人可谓恨之入骨。卫瓘选择何曾离开提及此事,显是深思熟虑许久。

卫瓘略带几分苦涩道:“异族之乱诚然是我等心中之痛,然老臣观汉朝军中仍然保有可用之异族之军,战力甚强。既然汉朝可用之,我大晋如何不得用?况且如今天下大半非我所有,以河北之力长期作战之后,如何有能力守护国土,唯有以战养战方是上策!”

久居河北之地,在魏国时期便负责处理河北事宜的卫瓘,比任何人都知道河北百姓的疾苦。若非实在是没有办法,自己也是不愿意提出这一提议。毕竟眼下的晋国没有片刻的安宁,若非是内中蕴含一丝希望,自己也不希望面对收编异族人马的事情。

然这一切乃是基于击败塞外各族之后的政策,对于眼下并非主要之事。

……

许昌城,大将军府邸。

汉朝文武百官齐聚大将军姜维府上,为的乃是一睹晋国使者的风采。那向雄素有名望,乃是饱学之士,更是施政能手,晋国派遣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看的便是大将军姜维如何应付了。

而在许昌城外,无数汉家军队以及辎重往来,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条理分明。汉军在濮阳外围以及徐州依然屯驻着大量的兵力。晋国有塞外之患如芒在背,汉人虽然有了罢兵之意,但却没有道理平白无故的就这么撤走了。

盛大的军容在留守的晋军眼中有足够的威慑力,同时也给中原百姓一颗定心丸。晋人撤走了不说,汉家还有足够的力量反攻,这样一来谁还敢在人群中鼓吹类似于大汉站不住脚的言论?

不用官府派人缉拿调查,大众百姓便会讥讽说话者无甚见识了……

晋国留在中原的暗桩,眼线,探子,细作此时也统统的不敢动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过生活也就是了。两国交战期间黄河两岸都是战争状态,黄河上更是战火密布,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而今两国暂时休兵,但濮阳与北海这两处仍是随时可以爆发大规模的战事,黄河沿岸也处于戒备休整的阶段,加上中原大地人心区域安定,想搞些小动作简直是不可能的。

就算没有这些客观因素,被汉人连根拔起的据点以及被捕杀的探子也是不计其数。有些人倒不是晋国任命的,可心里想着晋国自己便主动担当了耳目的作用。被人利用也好,心甘情愿也罢,被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捕杀之后,就算是探子们彼此也不做任何的联系。

何攀收买了不少曾今的晋国探子,这些人混杂在民间四处联系晋国细作,有上当的便是悲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二章 条件(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