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外和偶然
不小,因此新开一个产区,就相当重要了。因此招讨行营,也不急着回师,就地休整,进行一些前期建设,等后续的相关工匠、设备的跟进。

在工地的外围,临时的营地中,散发着新鲜木材香味的桌案,根本没人用,任由擦洗的晶亮雪白的餐盘,饭盒什么的,在上面垒成一座小山。

一群人正坐在地上,毫不顾忌仪态,手口并用的海吃海喝,他们都是静边城的幸存者,已经半饥不饱的在山上熬了好些日子。

大盘的酱炖肉,加了南平出产辣子的大盆酸汤,加肉松抹的玉米饼子用小筐盛着,管饱管够。还有人吃着吃着,失声痛哭起来。

不时还有形形色色的人过来慰问,陪着说话,问起将来的打算,路嗣恭这些幸存者,所遇到的热情和殷切,让他们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坐立不安。毕竟是失城而走败军之兵,没有足够强力的证明人,要是逢上军队中的侵轧,或是作战不利,这些人很容易被追究能够幸存下来的理由,进而当成战事失利的替罪羊,现在虽然打赢了,但谁知道上头怎么想的。

但道理其实很简单,这是一些彻底经过火器作战洗礼,并且拥有足够多兵种对抗经验的人马。毕竟战场的临机应变和对敌经验,不是光靠艰苦严酷的训练,就可以完全替代的,因此这些参加过一连串大战后的士兵,可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因此各中背景的人马,都想把他们要了去,作为本部的种子,以指导火器实战的要领。毕竟,平时要想从龙武军内部撬墙角,没有足够的把握和优势。虽然那些被荣誉观和归属感之类的东西,洗脑的随营学兵不好下手,但是那些拓揭军、地方团练的幸存者,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这也是龙武军的第一次于其他军队混编作战,之前虽然有协同作战的经验,但是都是保持独立的编制,既是练兵,也是检验战斗力的一次考核。主将卫伯玉一反常态,玩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也就不稀奇了。

不过这稳扎稳打的代价也不会小,光是为大军输送粮草物资,就动用了数千辆大车,三万多头骡马,再加上押运的民夫,沿途警戒的护兵,跟进维护的工匠,每天不用作战,人吃马嚼的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尽管如此,其中约有十分之一还是因为各种因素损失掉。

按照龙武军的四级兵役体制,正军主力出战后,随军团练守营扎寨警戒后方,义勇则作为护兵,配合少量正军,部分团练,保护押运粮草的武装民夫。义勇、民夫战时的差遣钱是按天算的,这么一战下来每天要额外支出一百多万钱。

官拜灵武守捉使的路嗣恭本人,也是一个招揽的热点。

相比那些北军、卫军,甚至是附属的团练义勇,他算龙武军这个利益集团中,只能算是外围中的外围。

如果不是他一时冲动,在渭南令任上,以县上土团军,诱杀了看守朔方粮道,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横行一时的大将孙守亮,这位游侠出身的县令大人,还是个考绩优等的干吏,按照文官的路子熬资历和挣考绩发展上去,或许十多年后可以进入中枢。

可惜孙守亮不是那么好杀,逞一时之快的后果很严重的,朔方军毕竟是朝廷定难克乱的第一大藩镇,大小战将数成百上千,时任朔方留后的郭子仪固然能够顾全大局,但是不代表他的手下也有这种胸襟和气度,孙守亮虽然不算什么核心人物,但也是朔方军体系内的人,亲友部众还是有的,在战时那些将帅一言不合,就肆意鞭打驱策那些太守、刺史的势力是有发生,想要找个由头,想弄死他这个一个小县令,是在太容易了。

皇帝倒是有意借这件事敲打那些骄兵悍将,但是也不会可以去保全这个一个小县令。能够庇护他的也只有其他藩镇,但是实力上与朔方军分庭抗礼的那些河东军、金微军都与朔方军渊源匪浅;而另外一些安西北庭军、河西军什么无亲无故,有实力也不会轻易为他去趟这摊是非。势力更弱一些的山南军,淮西军什么就更不用说了。

但没人想坐以待毙,他也不想放弃多年努力的东西,隐姓埋名的逃亡他乡,不得以,变卖花了极大的代价,告求到太上皇身边,终于有人给指点了一条活路。

这天下,其实还有一路人马,可以不在乎那些藩镇的想法,而且他们收容和很多象他这样,不见容于其他地方的人。那时的龙武军虽然实力还不算强大,但作为拱卫太上皇的北军,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外部因素无法干涉的。

加入这个体系后,他也随着发现。作为一只老牌的北军,龙武军却拥有很多别具一格的特色。

比如这是一只足够年轻的军队,这个年轻不仅仅指普遍的年龄,龙武军中也有很多资深的老军,而是作为一个全新团体,充满了锐意进取的朝气和活力。又如龙武军中对出身看的不是很重,以及对能力的重视,不管你是军人、匠人、还是商人,只要有点本事,都能有相应的位置和用处。没有多少那种老牌军队沿袭下来,世系更易军职,而养成排资论辈传统的暮气和压抑。

以至于也吸引了大量形形色色年轻人,比如既有大量比例寒门出身的士人,也有抱负和志向却不满意现实的青年学子,世家大族中的庶出子弟,在传统体制下混的不得意的低层官吏,外军中不安于现状的年轻将官,以及军中被视为刺头和麻烦的人物,乃至他这样的倒霉蛋,也占了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外和偶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