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三二九章 不得不提前行动

和老毛子相互拍板砖的事情就交给张孝准了,李斌相信张孝准能做好的。可对未来的海战,李斌还是有些担心。

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海军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长达近三十年。直到一九一一年西南建立初期,西南才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中国海军真正的希望所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到了一九三七年,终于重创死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尽管采用的方法是偷袭而不是堂堂正正地正面击败,但也算是赢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不是?

新政/府成立后,全国/军队进行了整编,可以说,整个中国的海军精华几乎都在中国复兴军海军里(不排除有隐士高才隐藏于民间的可能/性)。

可是其中到底有多少能够真正承担起指挥一支在科技含量上超过当今世界海军科技至少三十年海军的人才。李斌心里没底,海军方面也没底。

因此伴随着《中国复兴军海军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造舰计划》的实施,中国海军开始着手培养更多的,能够指挥新造战舰的海军人才。海军方面可不希望造出了足够的战舰,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舰员来/操/作。要是真要出现这种情况,海军高层不会哭死,会直接自尽。因为他们浪费了一个天大的机会,对不起一大群人的付出。

由于造舰计划开始前,海军的各个学院都接到了一个扩大招生规模的通知,再加上受到西联军海军大胜的影响。海军的各个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受到了众多渴望加入海军的人的欢迎。海军各个学院基本上是按照扩招规定的规模开始了招收新学员。这些学员接受的学习是全新的,但由于时间紧迫且他们学习的大多都是新知识,他们的课余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弄得他们苦不堪言。好在他们也知道今日的痛苦是明日辉煌的前提,他们大多数都咬牙坚持下来了。那么没有坚持下来的人毕业后大多都在后期部门工作。

按照原定计划,在一九四三年结束时,造舰计划已经完成,新造战舰的战斗力虽然没有全部形成,但至少也要形成九成,才能满足海军未来的战斗需要。可是一些事情迫使中国海军不得不提前行动起来。

前面已经提到过,日本正在和美国、英澳军(注一)争夺澳大利亚。对于日本来说,澳大利亚大陆实在是距离本土远了点,弄得部队所需的各种物资基本上不得不从万里之外的日本本土运过来,这严重制约了日军战斗力的发挥。

美军和日军的遭遇相似,只不过美军容易得到澳大利亚当地白人的帮助,而且澳大利亚正在美国的帮助下,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建立起一套战时的工业体系,用于满足日益扩大的弹药消耗。

日本不是没想过这样做,而是因为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要是现在就拆掉部分完整的子弹、炮弹生产线运到澳大利亚,日本的弹药生产会受到制约。破不得已之下日本只好将一些坏掉的子弹、炮弹生产线运到澳大利亚,让当地部队进行弹药复装。至于战时工业体系,日本只能慢慢来了。

当日美两军再次在澳大利亚展开交锋时,日军和美军都没曾料到对手这么强大。

虽然之前日军和美军在菲律宾交手了一次,但在美国人眼里那也只是日本人占了偷袭的好处,打了几方一个措手不及,并不能算是日军真的强于美军。

日军带着横扫整个东南亚的气势,心里也有点目中无人的感觉,对美军也很轻视。

等到双方再次交手了,日美两军才发现对方是不可轻视的对手。

美军的强大在于其装备的自动武器,坦克、火炮、飞机等重武器的数量多于日军;日军的强大在于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受西联军影响装备的新武器、特别是坦克、战斗机等重武器,以及日本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掌握了澳大利亚北部的制空权。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和相对强大的科技实力,而且美国本身也是财大气粗。那些贫穷国家很少装备的自动武器,坦克、火炮、飞机等重武器,在美军中那是大量装备。得益于良好的后勤补给条件、这些装备所需要的弹药、油料、零部件,那是一船又一船运到了澳大利亚,保证了这些装备的正常使用。

可尽管有了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后勤支持,美军还是拿澳大利亚北部的日军无可奈何。

因为澳大利亚北部本就是荒无人烟的荒漠地带,澳大利亚政/府也从没花费心思打算在澳大利亚北部大兴土木,将当地的道路交通条件好好改善一下。这就造成了,澳大利亚北部遭到日军攻击的时候,还在澳大利亚南部的英澳军主力就算想要驰援也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还没等援军到达,日军已经在澳大利亚北部站稳了脚跟,双方顿时对峙起来。

等到美国援军来了,美军与英澳军共同合作,打算一举将日军赶下海。可是双方的交战完全就是一边倒的结果。

美军引以为豪的m4(四)谢尔曼坦克(此处指装备有七十六毫米长身管主炮的m4(四)a2(二)型)在日军的零式重型战车面前跟纸糊的没什么区别。就算是相对较轻的一式中型战车也有能力在五百米内击穿谢尔曼坦克的正面装甲。要不是美军谢尔曼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日军零式重型战车和一式中型战车的数量又太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唯一值得美军欣慰的是英澳军


状态提示:第三二九章 不得不提前行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