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异时空1898>167 钦定恩科
一样比历代所有皇帝都要好的条件,那就是金口玉言。只要皇帝下了决心要去做的事情几乎没有臣子敢于阻挡的,哪怕内心再不甘,也只能照办,否则真当皇帝的刀不利么?这是连秦始皇也做不到的。

裕德与张百熙没有想到这种结局,目视宣武帝离去的背影,只能目目相觑。

回到衙门,四人无奈地召集部下开始讨论新型科举的制度与考试办法,人多好办事,很快文件就搞定,由裕德和张百熙第二天呈送给宣武帝。此事并未确定,因此还没有放到朝堂去讨论。但外界的臣子却一早就知道了这种状况。

对新的科举办法最不满的不是李鸿章和盛宣怀为首的汉人大臣,而是奕劻为首的满人臣子。这并不奇怪,无论科举怎么变,四书五经都是必考的。儒学也不可能被完全摒弃与科举之外。汉人儒生在学习这一块的能力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而对于满人则不同,历史上科举厉害的臣子几乎两百年下来还不超过一个巴掌。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但即便是纳兰性德(满人)也不过是沾了满人的光,否则考个几十年不中也是正常的。有学识的人不一定考科举厉害,否则诗仙李白就不至于当不了官了,明朝四大才子也就不至于名满天下,却流连青楼。

区区四书五经就已经够难为满人了,如今又加上什么《大国崛起》、《天演论》之流,这不就等于是难为满人后裔吗?连奕劻本人读书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更何况那些只会遛鸟的后裔?

宣武帝载沣不知道这个状况吗?不!他知道却又无可奈何,几十年前的曾国藩就拥有推翻满清朝廷的实力,二十多年前的李鸿章也同样拥有,十年后的张之洞、袁世凯之流也能办到。满清的实力自从太平天国之后就已经衰落到了极点。名震天下的蒙古铁骑跑去打英国的水兵,结果杀敌四百余,自身几万铁骑几乎全灭。剿灭太平天国的陆军也不是满清朝廷的正规部队绿营兵,而是地方部队的湘军和淮军。

宣武帝想要振兴满清就不得不依赖于汉人武装,也不得不依赖于汉人臣子。否则他的圣旨出了北京城就没人认账了。此前他是真心希望张之洞能来北京城兼任兵部尚书,以对抗日益强大的李鸿章和胡山石,但可惜张之洞不敢来。

既然汉人大臣忌讳朝廷,那么宣武帝就没有了任何手段可用。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那就是继续维新改革。而维新改革最缺的就是能臣干吏,能臣干吏从哪里来?还不是科举么?

旧式的科举能选拔出他要的能臣干吏么?不能!

宣武帝左思右想后,直等看到时代中国上严复的文章才终于想明白为什么胡小岩从一开始没钱的时候就参与开办学校!因为学校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的他胡山石的思想,这些学生日后都是他胡山石的忠实拥护者!现在的那些学生固然不堪大用,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那个时候厉害的大臣们几乎都死绝了,李鸿章奕劻之流不可能活到二十年后。

宣武帝载沣看明白这点后,他就打定主意改革科举。他比胡山石有利的在于他是皇帝!改革之后考上来的进士们都是天子门生,立刻就能够大用。

奕劻之流根本不懂宣武帝的用意,他们的奏章入了上书房就如石沉大海再也没了动静。

新办恩科规章已成定局刊发天下。八月初各地举行省试,十二月中旬举行会试,第二年春举行殿试。再远的省份的士子一个月几乎都能到达北京,接下来的三个月左右严复将在京师同文馆举行论文演讲,以帮助未曾读过《天演论》和《大国崛起》的士子掌握新加入的考试内容。宣武帝为了此次规章扯尽嘴皮,只为了实现他第二年的改革措施。

规章刊发后第七天,严复受诏来京。


状态提示:167 钦定恩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