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一朝天子一朝凰>第一百零九章 温文如玉
我,纳闷道:“这有什么麻烦的?”

“我只想安静做一个观众行不行。”

我瞪了他一眼,暗自唏嘘他一点都不善解人意:“现实中我们本来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你想啊,如果李温今天本来打算把笙歌带回家的,结果一看自己的姨娘在这儿,他难道会好意思说‘姨娘,今天我逛窑子了,还要把窑子里的姑娘抱回家,你别跟我母后告状啊……’但如果他没这个魄力。而碍于颜面放弃了带笙歌回家的念头,画境的历史岂不被你我改变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改变画境中过往的后果。”

“胡搅蛮缠地还有那么点道理,”墨白做个无可奈何只能从命的表情:“那你说该怎么办?”

我一本正经道:“开溜。”

我抱拳匆匆向温少卿告辞:“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说完一溜烟躲进人群中。

远远看见李温未在玉缘坊过多停留。下楼后由少卿伴着直接走出玉缘坊,翻身上马。

笙歌送他到马下,抱着古琴,似有不舍地归还给温少卿。

李温从腰间扯下一块玉佩,上面篆刻着皇族独有的图腾:“拿着它便没人敢再欺负你了。” 他俯身把玉佩递到笙歌手中:“姐姐不该仅仅是个红尘女子。不该在青楼虚度年华,那就不要留在这里。不论是我,还是你,命运从不是生来就注定的,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姐姐想要改变。”

他说出的这些话,全然不像一个八岁的孩子,话落,少年策马挥鞭,马蹄声哒哒远去。笙歌手中捧着玉佩,望着那个远去的小小背影,手心里,玉佩上刻着的“温”字,仿佛真的有了温暖的热度。

李温弹得一手好琴,这我早就知道,我也知李温在八岁时就因琴艺精湛而名噪天下,成为长安城里首屈一指的少年琴师,却不曾想竟是因为玉缘坊里一曲《千秋岁》。

虽这一曲或多或少只是为了挽救一个女孩的性命,但终不知是他救了她。还是她成就了他。

更不曾想到的是,清凉院中的主仆相逢竟不是李温和笙歌的初遇,我望着玉缘坊中这段故事落下帷幕,慨然:“他们的相遇竟是在孩童时代。”

墨白也很慨然:“只是李温早已不记得。”

……

虽然画境中让我看到了笙歌和李温的初遇。但这却让我越发困惑。按照道理说,李温救了笙歌一命,原本对她就有救命之恩,之后又对她真心相待,笙歌就更加没理由帮助靖怀和李温作对。

可惜画境只能感受画主现下的心思,所以我感知不到笙歌未来的心思。无法预知她后来为什么要恩将仇报,终不能想明白这姑娘到底在想些什么,只好跟着画境中的故事一点点看下去。

其实往后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源于这一夜李温在玉缘坊救了笙歌一命。

向来目中无人的太子太傅在自己的六十大寿上,并且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李温所辱,无论如何也压不下这口气,因此怀恨在心,可李温毕竟是皇子,他再位高权重也是外臣,于是,报仇心切的他想到了靖怀。

那时晁凰在后廷受李怡独宠,而靖怀虽有太子之名,却是一个卑微侍卫所生的庶子,在这个身世决定一切的时代,这样云泥之别的出身差异一直让靖怀十分忌惮他那年幼的皇弟,担心他有朝一日取代自己,早有心杀之,却没有胆量动手。

太子太傅恰巧利用了靖怀的心思,为他请来巫蛊术的方士,对靖怀说,若利用冰蛊将李温的死伪装成忽得暴疾,纵使太医署的医官有再高深的医术,也无法看出秘术所制造的顽疾。如此,李温之死便能完全和靖怀撇清关系。

我一直在纳闷那位施用冰蛊的方士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这个画境中看到太子太傅把老方士从东宫后门偷偷请进府中的时候,总觉得这个老方士很眼熟。

画境里的他还没有变成现世中那副窝囊的模样,但已足够我认出来,我一拍脑门,摇着墨白的手臂不可思议道:“这……这不是你带我去找的那个笙歌的亲戚,茅草屋里的那个算卦的老头儿么!”

虽说世上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但巧成这样也是巧的我无话可说。

“原来给人占卜算卦只是个幌子,实际上却是个走歪门邪道,炼造巫蛊之术的方士。”

回想起那一日老头儿的言行,说他眼下腿瘸,已经遭到了报应,大概指的正是施蛊谋害李温之事。原本看见那老头儿过得那么凄惨还有一丝恻隐之心,现在只剩下慨叹,果然是善恶终有报。

可是,他的冰蛊害的李温不人不魔,心性残忍,滥开杀戒,他害的何止是一个人,他害了整个朝廷,朝中有多少清官直臣因一两句逆耳忠言掉了脑袋,天下有多少百姓跟着遭殃,这样看来,他犯下的罪,岂是瞎一双眼就能还得清的?

老方士调制出冰蛊之后,太子太傅把冰蛊释放到御花园的蔷薇花上,那一日,靖怀故意邀李温到御花园赏花玩耍,引他到那片蔷薇花丛中,只有十一岁的李温并没有意识到皇兄对他下了杀心,结果被蔷薇花刺扎上了手指。

冰蛊埋在李温体内,经由琴音引动才会发作,碰巧晁凰带他到凤翔找我小住,李温在弹琴时巫蛊发作,被墨白带到佛缘镇的桑海道士那里救治,桑海道士在他体内设下封印封住戾火,他幸而捡了一条命,从此搬出大明宫,独居于清凉院的事情,就如现实中我们已经知道的。

自幼聪颖过人的李温原本就不看好李渼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 温文如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