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琉璃世琉璃塔>(下卷)第五十一章 古刹白雪香
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要领悟到佛性,就可以成佛”,又仰头看了看几个字,叹道:“可惜尘世蒙蔽心智,究有几人能悟?”

莲花也仰着头:“所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性其实只需在自己内心寻找”。

朱允炆见她甚是聪明,自己说什么一提就知己意,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正是,所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都说的是自己修行的法门;原本是要从自己做起。”

莲花接着他的意思说道:“尤其大乘要度众生,更是要先修行自我才得六波罗密。”

两人含笑对视一眼,忽然都觉得从未有过的言语投机。

朱允炆不由微笑,接着道:“惠能祖师初见印宗,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即说‘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莲花素来安静耐心,此时却抢过说道:“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说完了才奇怪,怎么今日如此话多?不由停了下来,看了看朱允炆,见他凝视着自己微笑颔首,意似鼓励,不由微微红了脸,转头又看了看那四个字:“可惜世人常常舍近求远,比起自心,更愿意拜菩萨。”

朱允炆叹口气道“不错,三藏十二部经,到底只是一个‘行’字。天下的名刹古寺,不过是个形式,见到烧香拜佛的,应该劝归才是”。

莲花忍不住调皮:“公子这么说,你我今日上琅琊寺可先是不对了,一会儿寺里的僧人要来赶我们了”。

朱允炆一怔,不由大笑,边笑边说:“方丈来了,咱们就和方丈说,悟了悟了!”

莲花不由也笑起来:“也不用说,转身走人,自然是悟了”。

两个人的笑声飘荡在琅琊寺空旷的院落里,惊起了山石上的一只麻雀,扑棱棱飞了一圈又停在石上,歪着脑袋看着二人。

良久,二人止住了笑,看着对方都是心里一阵奇怪,有多久没有这么笑过了?为什么见到他这么熟悉,这么笑得自然而然?莲花见朱允炆目光专注,不由又红了脸,侧过了身体。

朱允炆含笑问道:“姑娘是本地人吗?常来琅琊寺?”

莲花摇摇头:“小女子姓李,路过滁州,在这里等一个亲眷,大概两三天就要走”。

原来莲花一行人十一月从北平出发,一路冬雪积冰甚是难走,每日只能行三四十里路,连新年也不得不在路上过,走了两个多月才好容易到了滁州。朝鲜方面传来消息,赵胖带着重新置办的贡品这几天也差不多到滁州,几个人计划,索性会齐了近日一起进京。马三宝和王景弘今日先过江去朝廷办些事,让莲花在滁州稍等;原来朱棣临走时,交代了好几处让马三宝打点疏通,有朝中大臣更多是宫中内监侍卫,这些地方马三宝都要一一拜访,却不好和莲花多说了。莲花无事,便带了海寿知恩上山,看过了醉翁亭,又来瞻仰琅琊寺这悠悠古刹。

朱允炆有些失望:“在下姓朱,也是偶然至此”。看着莲花,心中却甚是不舍,又问道:“姑娘是去哪里?会去京师吗?”

莲花一怔,点了点头:“会去京师”。

这时张元亨带着几个侍卫不知何时进了院内,远远立着,望着朱允炆和莲花说话。

朱允炆想了想,脱下手上的一个白玉扳指,递给莲花:“姑娘到了京师,不妨到在下家里坐坐。”

莲花却摇摇头,并没有接,微笑道:“公子慧人,何必拘泥?岂不闻缘起时起,缘灭时灭?今日有缘得谈佛法,再会何妨再待缘起?”正说着,知恩远远地跑过来,叫道:“天快黑了,海寿催该回去了”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了看朱允炆。

朱允炆低头收回了扳指,说道:“是在下俗了,姑娘见笑”。见莲花和知恩要走,恋恋不舍地说道:“李姑娘多多保重,翌日有缘再见”。

莲花见他怏怏不乐,心中有些不忍,但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裣衽又施一礼:“告辞了,朱公子也多多保重”,带着知恩转身而去。

朱允炆在后面呆呆望着,怅然若失。

张元亨悄悄的走过来,问道:“殿下,要不要去查下这个女子的来历?”

朱允炆定了定神:“不得胡来!让她去吧”她既说了再待缘起,自己如何能做俗事?静静伫立,一动不动地远远望着,盼着莲花能回顾一眼,却见那少女脚步不停,竟没有再回头。

天色渐渐暗了,朱允炆一行也起身下山。谢贵正等在山门外有些担心,见几人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谢贵是位老将军,自元末即随朱元璋起义,后因军功授正三品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常年驻守滁州。谢贵本是浙江人,是东晋谢安的四十世孙,名门之后不同凡响。今年虽然六十四岁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皇太孙来到滁州,谢贵知道这安保职责非同小可,亲自自江边接送护卫。

朱允炆见他恭谨有礼中不失名将风范,颇有好感,微笑道了一声:“谢将军辛苦”。

谢贵连忙谦逊:“殿下客气,末将份所当为”。

朱允炆沿路四顾留神,都没有再看到刚才那少女,杳无行迹,消失得无影无踪。朱允炆心中怅然,不禁有些懊悔,也许方才该让张元亨去查一下?此后人海茫茫,却到何处寻找?

朱允炆生在深宫长在深宫,二十几年没和外面的人


状态提示:(下卷)第五十一章 古刹白雪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