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一世富贵>第29章 政本初心,从民所欲
文明留下的痕迹。

后人的政治,是从这些文明的碎片里面继承来的。后人认为,历史上那件事,傻子都知道要怎么做。但在文明世界里,他们必须遵守文明的约定是一,很多事情确实不知道怎么做是二。文明的政治还处在儿童探索期,后人看到的别的文明碎片他们不知道。

一个政权,就是这样用持之以恒的施政原则,强构了一个精神世界出来。在这个精神世界里维持这个文明下的人心不散,这就是文明世界的政治。当去除了文明内核,才会看起来跟世俗政治有相似之处。

进入到了这个虚幻的世界实施现实统治的人,有奸有邪,有贤有良,有私心的,有大公无私的,什么样的人都有。理想归于理想,现实终究还是归于现实。

进入这个精神世界的人,扮得可以不象,但是演得一定要真。赵祯就是扮得像,演得真的皇帝。穿上公服一本正经,脱下公服回到后宫放纵无度,气得外面的朝臣跳脚。

文明世界的政治,在世俗世界的人看来,就是大家一起演一场戏。有的文明认为这种戏有观众,就成了宗教文明。有的文明根本就不在乎有没有观众,比如源自中华上古的这个天地文明,天地分开之后的天下文明,这场戏不管需要什么样的角色上场,他们都让自己人扮演。不是自己人进到这里面来,就是在抢他们的戏,夺他们的精神文明世界。

文明为什么要构筑这样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持之以恒地让其成为真的一样,文明世界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将走向何方。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维持住群体,凝聚住人心。或许仅仅是面对外敌时的自保,或许是坚守祖先传统的一种误会。

在俗世的人看来,文明的政治一切都是假的,不但是执政者是假的,就连老百姓也都是假的。每个人不但有真实的自己,还有一个属于每一个人的角色。

俗世政治中坚持的正义、真理、公平等,在文明世界中只是手段,有用就用,没有用就改别的。那些追求,本来就是从文明政治的碎片中崩出去的。

对于徐平来说,明白了这其实就是大家按照祖先留下来的凝聚人心的原则,来满足天下之民**的戏,反而是一种解脱。物质**不满精神补,精神空虚了先用物欲填,大家总是要在这个小康之世开开心心地活下去。

捧笏对吕夷简道:“修天下之德,朝廷当政本初心,从民所欲。政本初心,祖宗何以开天地,治天下也。从民所欲,治当今之民,以遗子孙也。朝廷之本在民心,故对民只宜示恩义,不可被其怨。何以示恩义?如朝廷欲修路,必查民心,从民所请,切不可官自修路以邀恩义。邀之则民怨,徒劳而无功。”

政权就是要让民感恩的,这就跟哄小孩一样,你想要我给你,印象才深。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就做了,该有的感激不会有,还可能招致报怨。查治乱,只是维持民心的手段,治乱本身不是目的。治乱,终究还是来自于民心,不是一直崩住,只能治不能乱。合理控制住节奏,尽量把民心收到政权来,节奏不好,就会散民心招民怨。

“朝廷不可被其怨何也?有官必有吏。以吏代官政乱,以官代吏民怨。官立制度,吏代为施政。民感恩则官制收其心,民有怨则归于施政之吏,此理政之大要也。”

官吏之别,有各方各面的原因,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政权和民众的防火墙。施政出了问题则把责任推给他们,施政民心欢悦则归于政权,政权只要恩不要怨。

这一点很不厚道,但官服一穿官也不是自己了,没有什么良心过不去的问题。知道了民心是政权之本,俗世中的大量政治原则这里就不存在了,该不厚道就不厚道。执行层是最容易招致民怨的一层,要牢牢用制度控制住,还要从政权中摘出去。

“官选贤与任能,吏或临之以威,或啖之以利,无定法。朝廷钱粮充裕,则于吏啖之以利,高薪养其廉,此朝廷之悯也。朝廷钱粮紧缺,则临之以威,重法穷治,此朝廷之严也。朝廷之重法,施于吏不施于民,免招民怨也。”

财政充足,政权向民间散财,吏也跟着沾光,高薪养廉。财政实在没钱,那就大棒子招呼着,不惜施以严刑酷法。总之朝廷不好的事情,尽量压在吏这一层,不要专导下去。

“官衙之吏,或抄写,或钱粮,用其能也,宜厚养之,固其心。代官亲民之吏,则不宜雇,只可轮差。朝廷钱粮足时,用下等民户,官募给其钱,以结民心。钱粮不足,则差上等民户,以助天下,钱或少给或不给。”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凡是直接执行朝廷政策的,最基层的吏,不要从别的地方招募人来,从管下的民户里直接轮差。财政充裕,让穷人当吏,官方给高一点的工资。财政紧的时候,则用富人当吏,少给钱或者不给钱,节省经费。

从治下百姓轮差,则好坏都是他们当地人的事,官方只立制度,只查制度执行。制度让百姓不满意,一面逼着吏执行,一面官方出面进行调整缓解。

总而言之政权的施政方法就本着一条原则,做得好是政权制度立得好,做得不好让百姓不高兴了,是执行的人能力不行。从大的方向政权当然是要让百姓过好,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好事办成坏事,不能让政权背这口锅,那就专门招一批来职业背锅的。

这是文明政治施政原则,收民心第一,


状态提示:第29章 政本初心,从民所欲--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