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明枭臣>第八十八章 石桥之战(一)
/p>

罗大胆儿却不同意去阵后休息!他坚持要加入阵前的散兵小队,万坤陵和许占魁也不愿去阵后,也坚持要加入散兵小队。孙建见部下都如此踊跃,自己总不能不如他们,当即表示,自己也要加入散兵小队。

王定光只同意了罗大胆儿、万坤陵和许占魁加入散兵小队,孙建是夜不收对小队的旗总,绝对不可能让他去加入散兵小队,至于其他夜不收仍旧回阵后休息。

做完了安排之后,四五名夜不收陆续打马向石桥奔去,他们要负责监视清军的举动。其他夜不收队员全都绕到了阵后。至于罗大胆儿、万坤陵和许占魁则加入了阵前的散兵小队。

因为得知清军没有携带火炮,所以王定光将第一司何宗林的士卒和第二司刘志飞的士卒摆成了两个密集的方阵,左翼是第一司,右翼是第二司,赵静虎的第三司则抽调了部分勇猛善战的士卒,在阵前十步远的地方组成了八个散兵小队,每个小队大约十人左右。这些散兵小队可以起到骚扰敌阵的作用,或者防止敌军散兵骚扰本阵。

这次方以智帮他向彭万年争取到了四门虎蹲炮。虎蹲炮是由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于嘉靖年间,在碗口炮与毒虎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因为形似虎蹲,被戚继光形象的比喻为“势如虎蹲,威拟将军。”因此而得名。

虎蹲炮身长约两尺,腹内粗二寸二分,重约三十六斤,外用五道铁箍箍住,安放的时候,将炮尾抵在三四寸深的土坑内,以消减后坐力,前面两个铁爪用大铁钉钉地,然后用双爪尖绊,捆在第四道铁箍之后,再将前后箍都前抵炮身第一道铁箍之处,可以有效防止因发炮而产生的后坐力,伤害附近的炮手。

王定光将这四门虎蹲炮一字排开,摆在本阵前方二十步远的地方。这种火炮步兵使用的时候,一般由四个人操作。虎蹲炮管壁较薄,体积较轻,后座力比较小,有效射程可及百步,一般在三十至五十步远的地方发射,一炮就能打出一百多个小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

虎蹲炮既可以放在厢车里使用,也可以运用于骑兵营,成为骑兵炮。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之处。

八个散兵小队在开战之后,有负责保护炮兵的任务;等到快要短兵相接的时候,还要掩护炮兵撤退。

大约过了有半个时辰,负责监视清军的夜不收传来信息,清军已全部过河,正在石桥南边整队。紧接着,清军的哨骑开始频繁出现在王定光的视野内,孙建立即派出夜不收上前驱赶。那些清军哨骑并不与夜不收接战,只是远远地兜着圈子观察他们的阵形,等到夜不收逼近了,就仓皇地打马跑开了。

这种无聊的哨骑游戏进行了大约半个时辰,一个榆园军夜不收一边打着马,手里一边摇着小黄旗,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这是探马来报,敌军将至的信号。

远处北面的地平线处隐隐出现了一道道黑线。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黑线渐渐变为一个个移动的黑点儿。等到再近一些之后,那些黑点就变成了一个个正在赶路的人影。

清军在三百步远的地方停止了脚步。他们排成了数道松散的一字长蛇阵,这主要是因为对面的榆园军有四门虎蹲炮,如果排成密集阵型的话,遭到虎蹲炮的打击后,伤亡就会多出许多来。但是他们这种松散的阵型对上王定光的密集型方阵,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是非常吃亏的!

王定光的中军摆在两个方阵中间靠后的位置,他身边有一队旗鼓手和传令兵,一队亲兵负责他的安全,另外还有两个旗的士卒作为机动部队。

下午的太阳从右侧斜斜地照射过来,暖烘烘地阳光照在身上,让人产生了几许懒洋洋的暖意。王定光骑在马上,右手打着凉棚,用来遮蔽并不太刺眼的阳光,目不转睛地眺望着远处的清军。

“全军注意!准备战斗!”王定光向身旁的旗鼓手发出了指令。


状态提示:第八十八章 石桥之战(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