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内>第150章 :大将军负重能忍辱(三)
至是柔顺依从有求必应。因此高敖曹早就习惯了任性而为,从来不用管后果。

高仲密这话一下子把气氛推到了最紧张的顶点。崔季舒、崔暹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高澄心里最不愿意的就是提到拜高仲密为叔祖的事。而偏在这个时刻高仲密提起此事,让高澄一下子就落了下风。

其实既便不提叔祖,高澄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顺着高敖曹,就好像他的父亲大丞相高欢一样。大战在即,高敖曹是他们父子心中独一无二的西征大将。对这样的统兵大将若有一点不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也许就是邺城的倾覆。

“还不下马拜见叔祖?!”高仲密见高澄沉默,知道是抓住了其软肋,趁隙追击。

其实在他心里,对高澄的恨还不只是要用崔暹取代他做御史中尉。还有高澄明里暗里不许他弃崔氏续娶李昌仪。以及为何会有皇帝要立李昌仪为皇后的传言究竟从哪里来,他早就已经心里明白。那时候他和高澄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只是大将军清吏治惩治门阀旧人的一种碰撞。后来新妇李昌仪亲口告诉他,如何在中皇山娲皇殿被大将军戏弄,这就已经变成了一种赤祼祼的私人恩怨。他是一个容易被女人左右的人,这是毫无置疑的事,不然不会那么乖顺地弃崔氏娶李氏。

“邺城在小儿辈手里已全是城狐社鼠占据,还去邺城有何用?”高敖曹大叫道。一边终于挣脱了高澄的手,又挥剑向崔季舒而来。毕竟高敖曹是大将,高澄抵得他一时已是难得。更何况他现在心中甚是纠结。高敖曹这个人,他现在得罪不起。别说他,就是他父亲大丞相高欢也得罪不起。

“郎主救我。”崔季舒吓得调转马头就跑。

崔暹让过叔父的马几步上前准备拦住高敖曹。

侯和有点不知所措。

杨愔还是远远观望。

谁知道高澄纵马拦在崔暹前面,终于大声喝道,“叔祖是不世之大将,任侠豪迈,曾为敬宗孝庄帝知遇之恩奋起直抗尔朱氏,难道如今为一己之私再不肯为国惜才?”

这一声“叔祖”一出口,一下子便安静了。

镇墓兽般的高敖曹被这一声“叔祖”叫得有点发怔,又被高澄拦阻,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他原本任性撒野也是因为知道这个小世子一定不肯低服,有点戏弄小儿的意思。谁知道他居然服软了,那他还要不要继续呢?

高澄身后的人全都怔住了。

连远处的月光也怔住了。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高澄身上。

这时唯有高仲密极阴郁地吐出一句,“既唤叔祖,为何迟迟不肯下马行跪拜之礼?”

高敖曹看了看高澄身后的崔暹、崔季舒,也不阴不晴地道,“早就听说大将军待新人胜过待旧人,果然如此。连族叔高归彦都打得,姑父库狄干想见世子也要候上三日三夜,听说邺城公卿百官莫不惧怕世子,更何况我等不常在眼前之人。世子眼中何曾有过叔祖?我等俱是大丞相旧人,在世子处并没有面子。”

高敖曹说着便不再往前硬闯,调转马头便要号令身后跟着的人原路返回。

高澄沉默一瞬,在高仲密锐利的目光中终于下马。

高敖曹这时也再次调转马头转身来看着高澄。

崔暹大步上前,跟在高澄身后。

崔季舒见此情景也下了马,几步走上来。

侯和犹豫了一刻也下了马跟上来。

杨愔也默默下马尾随至后。

远处的月光身不由己地也下了马。她身边的婉儿有点意外,低语道,“娘子,你下去干什么?”但她还是跟着月光也下了马。月光手里牵着缰绳用手指扭绞着,眼睛紧盯着高澄。

高澄丢开缰绳,理了理身上衣裳,在雪地里大礼跪拜,朗声道,“侄孙高澄,拜见二位叔祖。”

崔暹和崔季舒紧跟其后也行大礼拜见。

侯和、杨愔随后。

月光看着雪地里行跪拜礼的高澄,胸腔起伏。高澄是多么以我为尊的人,此刻却要这么折面子地跪拜这两个人。不论官职,不管在朝堂上你是谁,若单讲门阀之内要他行此礼完全说得过去。虽然她也知道如今的邺城是大将军辅政,天下莫不在大将军手中,但是由此也看出他这个少主真的是不好做。再想做回晋阳腾龙山上那个捉鱼的顽皮少年已经是不可能了。

真到了这一步,高仲密忽然心里觉得有点不踏实了,他瞧了一眼弟弟高敖曹。

这时忽然听到有呼唤声传来,“府公!府公!”

众人不解,唯有高敖曹立刻遁声而望,继而大笑道,“长猷!”

从邺城而来的正是如今任辅国将军的陈元康。因为曾为高敖曹的司徒记室,所以特用这一称呼。陈元康任司徒记室时深受时任司徒的高敖曹的信任和器重,而且和高敖曹的弟弟高季式也相交亲密。

陈元康飞身下马而拜,“府公一向任侠仗义,一心为社稷,从不以一己之私为重,鲜卑诸将因此莫不惧怕府公,长猷心中也深为敬重。如今大丞相殷切盼望府公回邺城商量大事,就请府公尽快去见大丞相。”

“长猷请起。”高敖曹对陈元康倒是很客气。陈元康说的话入情入理,当然首先是因为他对此人有好感。高敖曹并不下马,看了眼高澄,这下语气放松下来道,“吾一向不为难子孙辈,阿惠汝也不必再拘礼。”

高澄站起身后微笑相送。

高敖曹这才和二兄高仲密一起打马扬鞭直奔邺城而去。


状态提示:第150章 :大将军负重能忍辱(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