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科幻未来>星空统治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 三
能承载的战舰是有限的,在导弹等支援武器投入时更为明显,它们在单位区域内造成的电磁遮蔽效应、高能反应更强烈。

首波攻击的重点就在于此,战机、机甲部队的加速能力比不上导弹,但和重量更大更重视隐身而非动力的鱼雷相比差距不大,能在较为恰当的时间切入战斗。

舰队在机甲、战机部队的首次行动中还不会接战,却也不会闲着,大面积的导弹攻击虽然会屏蔽掉大部分设备的爆炸区侦查能力,却给光学侦查设备带来极好的机会搜集图像情报作为补充。

导弹、鱼雷群经过加速,分批投入各方向虫群集中区,虫子们又一次开始表演它们随人虫战争进化出的拦截能力。

高密度的等离子束与电浆网拦截下,一个个光球在太空中出现,并在某些地区集中成片,很快电子设备对爆炸区的反应就只剩下马赛克,只有光学设备反而因光源增加提高了探测精度。

以往的战斗中,导弹袭击时间点大多会配合主炮进入远火力点进行,虫子这次被攻击的距离有些意外,没有立刻产生回应。

机甲与战机在此情况下趁势杀入前方左翼正在接近舰队的虫群聚集点,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也许用机甲集群对付虫子真不算馊主意。

短时间内几乎被完全摧毁的联络体系让虫子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而且糟糕的环境让虫群对付小物体的主要武器电浆难以维持形状;机甲、战机部队这方,虽然要顶着近似粒子风暴的恶劣环境战斗,时不时就有机甲在未被攻击的情况下失去响应,但早就商量好执行小队行动、各自为战,整体行动有序,短短的五分钟接战,机甲、战机部队与虫群的战损比居然达到了1:3。

转眼间大量被消灭的虫子有了破绽,之后随着电磁屏蔽等支援效果的衰退,由隐身小舰队发射的新一批导弹从弱火力区入场,进行第二波爆破并掩护战机、机甲部队脱离战斗。

短短的接触非常成功,第二波爆破当量虽小,可虫群的拦截体系无法维持,造成战果几乎和机甲、战机部队接战的结果相当。

首次接战战机、机甲部队的损失很快被统计出来,战损量大约占据总规模的12,使徒战机的战损比只有该类型的4。

如果机载护盾的存在提高的生存率只是勉强还行,再结合后一项统计数据就十分惊艳了:占总数十分之一不到的使徒战机消灭的虫子,占整个接战战果的三分之一,还涵盖了几乎八成巡逻舰级别大战虫的击杀。

使徒战机的热销是否会很快来临得容后再议,现在还得先把虫子们做掉。

这会儿虫子的战术已经很明确,就是借助原居民星外的近大气环境空气分子增加,限制人类舰船的速度、规避能力,跟人类拼数量!

看起来也算个主意,或许它们已经知道反物质武器不会出现在常规舰队中?

玩家集群的秘密武器再次登场——曾在赛格伊斯击破战中立过大攻的电磁炮舰编队。

赛格伊斯击破战中介绍过,电磁炮舰只是摧星舰的辅助类型,对拥有大气层的行星本身并不能造成非常强的伤害,但实弹金属射流带来的超长打击距离,无法用高能武器持续拦截的特点,使其对付要塞与轨道站有着特殊天赋。

虫群倒是没有要塞,人类舰队也没指望直接用电磁炮舰干掉虫子,只是利用下电磁炮舰,进行古老的物理扫雷,若能干掉一些大气圈外的虫子都是赚的。

事实证明预防战区空雷是没错的,电磁炮舰持续几分钟的超远距排雷过程中,在预期行动通道中直接触爆的空雷就达到四千多颗,还有少量殉爆和一些被打死后脱离潜行的虫子。

剩下的事情就是刚正面了。

就在接战前十分钟。

突然!

星空被咬掉一块!

伴随着漆黑消失的,还有三分之一颗居民星和右侧部分靠近中的虫群。

这一下把舰队中很多人惊出身冷汗,湮灭反应最近点,距离舰队右翼先锋仅有八十万公里,大半个舰队都能感受到舰队编队被“无缘无故”的拉开了点。

托这艘一类侦查舰的福,接下来的作战压力瞬间缓解。整个k5范围的虫群没有伤的多厉害,但驻守在原居民星附近的虫群不止要面对人类舰队,还要承担背后行星解体的灾难。

摧毁虫群在k5的据点,已经板上钉钉。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 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