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唐之绝版马官>第1141章 国子博士
首当其冲,中庶子上任伊始,便拿着安西大都护开刀。

高审行还有没有点识人之能了!居然因为许敬宗一封毫无根据的家书,便怀疑到自己的妻子、并牵连到了都护府的政事。

鹞国公的到来,是他从黔州回京后的第一次。

兴禄坊如同过节,高履行、高至行、高纯行、高真行、高慎行纷纷聚集过来,与鹞国公见面,这可是自阁老之后,高府的又一位货真价实的国公。

而且他还如此的年轻,这棵大树几乎可以庇佑他们这一辈上所有人的有生之年,并为高府的下一代扎个良好的根基各自扶上一把。

东阳公主问,为什么不把柳玉如她们都带过来、一家人热闹一次,“你高畅大姐前些日子从鄯州来信,还提到了你们一家。”

高峻叹了口气,“我哪有那个心思,也不敢见大姐了。”

众人都问为什么,高峻道,“父亲大人将大姐的公公气到吐血,让我怎么好意思见她呢!”

此时高府的五位兄弟都在,只是不见高审行。

老大高履行说,“你父亲真是有些不知轻重,不知与郭都护是一家人?我听说他又到英国公府上去了!”

高峻苦笑,“父亲大人一直打算由英国公出任兵部尚书。”

高履行重重地哼了一声,自语道,“老五他可真能!连个挂名的宰相都还不是,便操心起了宰相的事!”

三伯高纯行说道,“不能任由他再乱捅马蜂窝了。”

东阳公主问,“高峻,若是按着你的意思,让中庶子干个什么职位才恰如其分呢?”

高峻说,他觉着让大人到国子监做个太学博士,清贵而少纠纷,又能桃李满天下,岂不正是合适。只是这话,要怎么敢说出来?

众人听了无不惊讶。

六叔高慎行寻思再三,连他自己都有些怀疑,“可五哥一向心气高过天,总想着出将入相,谁让他退,他得跟谁作仇的,不好办。”

本朝从武德元年开始设立国子学,学额三百人,学生都是贵族子弟,有博士和助教二十四人。

贞观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最高长官为国子监祭酒,下边有丞、主薄各一人。太学博士,也就算个高级教师。

高峻的二伯父高至行是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上阶。如果高审行去国子监做太学博士,品阶仅仅高过他二哥的助教之职,是正五品上阶。

由从三品的、眼下看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而直降五级,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高审行只要听到,准能跳起来。

高峻的话听起来像是随口一说,把府中众人都惊倒了。

本来他们认为,高审行即便不大适于在中枢任职,那么到底下的某寺任一个平级的正卿应该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他再下去做个刺史,就像在黔州那样,也未尝不可。

高履行斟酌着说道,“这恐怕不成啊,依我看,让审行到安西都护府做一个副都护就不错,至少是平级,而且还有机会与弟妹崔颖在一起,与郭都护也有机会尽释前嫌。”

高峻道,“大伯,其实你所说的这种职位,连小侄也是不能左右的,小侄虽然身为宰相,也不敢操这份心,除非陛下问到了,小侄才有个建议之权,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高履行问,“难道你还有别的顾虑?”

尚书令道,“父亲大人的脾气,想来各位叔伯都是了解的,他行事一向刚直,说一不二,在有些事情上就比郭大人还喜欢拍板。但凡事兼听则明,事事依了他,决策难免偏颇,不依他,又不高兴。”

尚书令摇着头道,“他可真不适于出任这样重要的职位。”

以郭孝恪的涵养和能力,谁去做这个副都护都不会出大问题。但是以高审行在西州、黔州的所行,官的、私的,高峻就更舍不得让他再到安西都护府祸祸。

眼下大唐各方的事情刚刚平稳了一些,反倒显得西部不大安定,让他去了,连高岷这位西州都督都没法干。

另外,高峻不能不考虑夫人崔颖的感受,高审行去了,无疑就是再往外欺崔夫人了,还要让崔夫人到哪里去?

而陈赡的妻子吕氏、黔州的吕氏也在那里,高峻不想在不久以后再跑过去救火。

大家也想不清楚,高府最出类拔萃的祖孙两个人申国公高俭、鹞国公高峻,在对高审行的态度上为何如此的一致。

高俭离世时,曾指名让职位最高的五子高审行卸职丁忧,而鹞国公居然比他的祖父更狠,无缘无由地便作着打算,要将高审行连降五级使用,到国子监去教书。

这跟捅破天没有区别。

高真行问道,“他总归是我们高府的数位高官之一,只做个太学博士,注定会发作起来的。那么在九寺之中选出一个正卿的职位,也许不算多难吧?”

高峻道,“中书侍郎樊莺的叔父早有任个尚书或正卿的资格,但陛下迟迟不提任,恐怕是出于他与小侄的亲戚原因。”

对高审行的任用,当然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了。高峻说,九寺是正经的办事衙门,日常要在尚书省六部的指导和督促之下处置具体事务。

如果尚书令的老子出任了某寺正卿,那么六部谁还有胆量去吩咐他做事?万一发作起来,就连尚书令也头疼啊。

老六高慎行又问,“那么……做博士也没什么不可以,正好可让五哥颐养一下,但你以为让五哥做个五经博士如何?品阶总能上去两阶的。”

太学


状态提示:第1141章 国子博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