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穿越重生>宋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后勤准备
高昌淡淡地说:“就看大人是否能下得去那个手了。”

“说说你的意思。”杨华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高昌道:“现在是六月中旬,正是小麦地收割季节。我已经计算过,整个隆德府可收麦子二十万石,若将军把今年的夏税截留了,可得八万石小麦。”北宋的赋税由两部分组成:实物和现钱。

实物主要是粮食和布匹,这可是杨华急需的战略物资。

高昌又说:“若将军截留夏税。将来若朝廷追究下来,只怕您会有大麻烦。”

杨华嘿嘿一笑:“也不是不可以,我杨华本就是一个跋扈将军,身上的麻烦还嫌少呢!就这么办,提前征税。对了,相州那边也要派人去同汪知府说一句。我龙卫军地私盐的提成就不要现钱了,全部换成粮食。你计算一下,包括正常的赋税和强制征收,我们一共可以筹集多少粮食和布匹?”

高昌很快计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粮食十万石,食用肉食一万斤、上好细麻布四千匹、粗麻布六千匹。生铁一万斤,熟铁两千斤、桐油五百斤、火油六百斤、药材三千斤、各类竹材木材无法统计。

还需征两万民夫,六千头大牲口。

“竭地之所出啊!”杨华叹息一声:“这就是隆德府地战争潜力,经此一役,我隆德府算是元气大伤了。就这么办吧。”

就目前看来。十万石粮食供给二十万大军食用。问题是,这些粮食还不可能全部落到每个士兵头上。路上负责运输的民夫要吃粮食,牲口要吃粮食。等运抵目地地。只余五万石不到。摊到每个士兵头上,也不过二十斤的样子。

加上各路大军自带的粮草,每人也不过三十斤的样子。

在战争状态下,以每人每天吃三斤计算,只能够维持十天。节约点,可以维持二十天。这还不算牲口的嚼裹。

也就是说,以统一计算下来,二十万人的北宋大军只能够进行一次为期十五天的大规模战役。十五天只内若不能解决战斗,等待他们地就是又一场大败。

要想截留隆得府地夏税并不是杨华一个人说了算。他当然可以不顾一切地蛮干,只要能打败金军,个人地荣辱算不了什么。可是,只怕事情还没办法,就被人制止了,如此一来,不但不能征集到足够地物资,自己也要被监察院御使们弹劾得满头是包。

这事还得拉李纲下水才行,当今皇帝虽然是个顽童性格。但最怕李纲。只要有李纲出面,事情或有可为。

“可以。”李纲很爽快地点了点头:“可以截留,我马上给天子写一份奏折,请他降下恩旨同意我等所求。”

“只怕陛下不会答应的。”杨华苦笑。

李纲沉吟片刻,立即道:“成,暂时瞒过陛下,等这一仗打完再说。只要能成功救援太原,天子想来也不会怪罪地。”

“是,末将这就去收税。”

“你等等。”李纲叫住杨华:“我准备在下月中旬对太原之敌起总攻。时间紧迫。你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将一应钱粮物资准备妥当,抓紧点。”

“这么快?”杨华头上热汗滚滚:“大人。是不是在延后一些时间。”

“不行!”李纲斩钉截铁地说:“宗翰主力随时都有可能南下,此战必须在秋天前结束,我们等不起。再说了,朝廷政令朝令夕改,今天喊打,明天未必不去割地求和。”

“是。对了,物资真的不够,要不,其他几个州府的夏税并截留了?”杨华试探着问。

李纲苦笑:“杨华,你在隆得可算是军政统领,说话就算数。其他州的官员未必肯这么干,也没权利这么干。”

“明白了,我这就下去准备人手割麦子。”

看着杨华离去的背影,李纲心中烦闷:“真是锐意进取啊!若朝廷的官僚们都这样,何至于弄成现今这个局面。”

李纲这个河北宣抚司其实并不好干,所不是领旨处理了姚古地了一万二千直属军队,还真是光杆司令一个。其余四路军马都是骄兵悍将,只怕不会将他这个文人看在眼里。

朝廷让他这么一个文人主持山西军事本身就是个乱命,实际上,大概是皇帝在位已久,权位逐渐稳固。有李纲这个强力宰相在身边,感觉非常不自在。加上朝中各部公卿都嫉恨李纲大权在握。就借种师道在听到弟弟种师中战死之后,卧病在床的机会,建议皇帝调李纲来山西主持。

皇帝早就有些烦李纲这个宰相,见此情形,就来了个顺水推舟,将李纲一脚踢出了决策中枢。

回想去皇帝刚继位时视李纲为保驾擎天一柱。又看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李纲恍若隔世。他想不通皇帝自己会这么对自己。

李纲却不知道,皇帝赵桓作为最高执政者,虽然比老爹有所作为,也能注意纳谏,但面对李纲这样功高震主、直言不讳的大臣,私心里还是猜忌,“疑其以军民胁己”。特别是大学士陈东上书引起东京大乱一事,更是让皇帝悚然而惊什么时候李纲地威望大到这种地步了?若他在京城在弄出些事情来。他这个皇帝的位置坐着也不安生。

所以,把李纲外放出去承担巨大风险,是小器量的君主必然所为。

李纲来山西。手头无兵无钱,自然办不成什么事。他离开东京的时候,考虑到军中缺马,向皇帝提出要让国库出钱在民间买一千匹战马。

皇帝刚赔了金人一大笔钱,哪里肯拿钱出来,回道:“宣抚司搜罗匹马,事属骚扰,不可施行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五章 后勤准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