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异能庶女:高冷王爷要追你>第452章 你怎么不判个斩立决

苏松若是在藏剑阁中,就算是天塌下来,他也不会管。因此溪月才担心,苏砚此时贸然去藏剑阁找父王,会不会违反了家规。

“夫君……”她见他要去,迟疑着叫了一声。

苏砚回过头来,洛凝望着他,不无担心道:“父王要是怪罪你,你就别去了。”

苏砚挑起嘴角一笑,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先去尹夫人那里等着,我一会儿就过去。”话虽如此,洛凝仍然担心不已,怅然的看着丈夫的背影,良久才转身去了尹夫人所居的院落。

苏毅还在院子里跪着,脸色已经相当难看,像是大病了一场。

洛凝让月儿拿了帕子给他擦汗,他也不接,随意的用袖口抹了抹。

踏着碎石子铺就的小路,穿过一片青翠的竹林,苏砚走到竹林深处,一间青藤缭绕的古拙小屋出现在眼前。小屋依山而建,抬眼看去,这藏剑阁并不起眼,甚至和府里别处建筑相比,有些古老破旧。

苏砚却知道,这是他父王苏松前前后后耗费十年时间精心所建,藏剑阁中的剑庐里至少藏了百余把历朝历代的名剑,铸剑者从上古时期的欧冶子等名家到本朝著名的铸剑师,应有尽有。看门的家人老陶见到他,忙上前阻止道:“二公子请留步,不要违背了王爷立下的规矩。”

这老陶五十岁上下,留着灰白的胡须,精瘦干练,一双鹰眼炯炯有神,脚步很轻,一看就就知道是长期习武之人。

苏砚幼时曾看到过他和自己父王练武,知道他曾是江湖异人,不知为什么却心甘情愿在齐王府当了下人。“陶伯,这个时辰,我父王应该在剑庐中吧。劳驾代为通传,就说我有要事相告。”苏砚一向称呼他为陶伯,老陶也从不谦虚推辞。“二公子,你该记得规矩,王爷在剑庐中时,任何人都不见。”

老陶冷冷的看着苏砚,面无表情。硬闯当然是不行的,可若是再耽搁,毅儿跪得久了,只怕会支持不住。想到此处,苏砚解下身侧悬挂的佩剑,交给老陶。“把这剑交给父王,若他还不肯见我,我就离开。”

老陶接过剑,不解的看了苏砚一眼,转身走进藏剑阁。不一会儿,老陶从藏剑阁中出来,向苏砚道:“二公子,王爷请你进去。”

他虽不明白为什么苏松见了这把剑就同意了让苏砚进剑庐,但还是照着苏松的吩咐,领着苏砚进入藏剑阁中。藏剑阁中的家具器物与别处并无不同,苏砚四处打量了一眼,知道屋内必有通道通向剑庐。

果然,老陶搬开靠墙的一张竹椅,在墙上一处凸起处敲了两下,那墙竟然自动裂开了。一条幽长深邃的石道出现在眼前,隐隐透出寒气。

“二公子,你沿着这条石道一直往前,走到尽头便是剑庐。王爷在剑庐中等你。”老陶看着苏砚进了石道,又拍了拍墙壁,那墙壁自动又合上了。黑暗中,苏砚沿着石道往里走,越往里越觉得一股逼人的寒气扑面而来。此时正是酷夏,这石道中却好像是秋冬一般,散发出混合着青苔味和霉味的古怪气息,不时听到水滴声。

他不禁打了个寒噤,提起精神,往石道的尽头走去。走着走着,路渐渐开阔,转过一处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这石道尽头,竟是一处巨大的石穴。原来这剑庐建在藏剑阁后的山里。剑庐的石壁上嵌着花纹奇特的铜灯,铜灯发出绿幽幽的光,显得阴森可怖。剑庐中间摆了很多块石案,每个石案上都摆了剑匣,横七竖八,大小不一,材质也不一。

苏砚知道,每个剑匣中都装了一把稀世好剑。再看他父亲齐王,他正侧着身子出神的欣赏眼前的一把剑,似乎没有察觉有人进入剑庐中来。苏砚正要叫他,苏松却先开了口。“砚儿,你来看看,为父新得的这口剑好不好?”

他绝口不提苏毅的事,苏砚也不敢提,只得上前看着他说的那口剑。这口剑静静的安放在剑匣里,剑身厚重,形状古朴,黝黑的剑身中透出墨绿色的锈斑,没有利刃,也没有剑锋的光芒,倒像是废铜烂铁一般,只不过苏砚刚近前几步,就感觉到一股久远的寒气自剑匣中散发出来。这就是剑本身的剑气,隔了数百年,仍然寒气森森。

“欧冶子为楚王所铸的泰阿剑,想不到还流传于世。世人本以为这把剑早已随雄主楚昭王长眠于地下,却不知已为父王所得。”苏砚缓缓道了一句。

苏松目光闪动,看了儿子一眼,忽然从剑匣中取出泰阿剑,在他面前划了一道,剑气如虹,发出琮琮声若龙吟。剑尖直指苏砚的脸,距离他鼻子不过两三寸的距离,苏砚只觉得无形的剑气悚然,逼得头皮发麻。他仍是不动声色,定定的望着父亲。苏松脸上此时才有了满意的笑容。

“为父送你那口紫电剑时,就曾说过,如果有一天你把剑交还到剑庐,让六剑再次合一,就是你接掌剑庐的时候,你想好了?”苏松峻然看着儿子,和他平日的温和大不相同。

苏砚心中一凛,点了点头。苏松审视的看着儿子片刻,忽然瞪了他一眼,不以为然道:“你想接,为父还不想让呢。再等两年吧,本以为你已经心定,刚才那一犹豫,还是浮躁的很。朝中风气重清谈轻实务,为父却让你从小佩剑,将来你就会明白。这天下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要靠武力,说空话是没用的。”

苏砚知道他父亲有时看起来虽诙谐,着实是个大有主意的人,忽然松了口气。

苏松将泰阿剑放回剑匣,走到另一处


状态提示:第452章 你怎么不判个斩立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