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明争锋>0412章 出京
昌略微点头,崇祯又觉得心里堵得慌,这还在议论事情你就将大明灭亡以后的事情想好了?就这么没有信心?他想发怒,但随即颓然地摇了摇头,或许事实就是如此。

“那就依爱卿所言...”崇祯语气淡淡的,将那道已经拟好的丝质圣旨扔进了火炉中,上面满满是同诉宁致远的种种罪行,皆是他亲自动手的。

“皇上英明...”杨嗣昌哪能不知道崇祯心里不痛快,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只是无疑他的话却是打动了崇祯,否则他也不会应允,崇祯从来不是那种言听计从的人,他有主见,有野心,更小心眼。

杨嗣昌也承认宁致远治理下的宁夏却是比大明任何一个地方强大了太多,所以他未尝不会是一个好君主,至少比那些反贼诸如李自成之流和皇太极这些异族要好得多,对百姓好得多,但是不管是崇祯还是杨嗣昌,这点根本不是他们在意的,杨嗣昌只想着报君恩,崇祯那么勤勉只是为了守住他的权力,从来都不是让百姓过得更好。

“那城门...”崇祯说了三字便有些心烦地止住了,然后自己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就这样开着吧,否则他们还不是都得闹翻天...爱卿你先下去吧...”

杨嗣昌行礼告退,出门的时候正好看见王承恩进去,不管是什么事,这些从来都不是他关心的。

不算亮堂的灯盏散发的柔柔灯光里,王承恩谦卑地禀告着,“太医说太后的身体并无异样...”

崇祯点了点头,灯光下叹了口气。

什么时候,自己也对皇嫂变得这么疑神疑鬼起来了?失神的他并没发现,王承恩那有些异样的微表情。

.........

宁大官人也没有去找李定方的打算,而王五说他们能守在宫外等着马车都是李定方支的招也让他欣慰不已,不过听他们说来李定方这些日子的遭遇想来应该被监视着。

他此刻正缩在一辆马车里准备着出城,这些日子城门出现来像他们这样配置多得是,所以并不显眼。

城门的队伍排的很长很长,这只是出城的西门,进城的在另外的南门,单向的速度倒也不慢。

士兵的搜查算得上严格但绝对没有到之前那种连床都要搬开用刀刺几下的程度,宁致远躲在马车的隔板里,这些士兵也并没有发现,他们或许就是不相信宁致远就这么光明正大地躲在马车中,而徐澹雅蒙着脸浅浅的妆容也显然不是他们要找的目标,只是对过往的行人或者押运货物的车查的尤其很严,马车就这么出了城。

车轮碾过的声音滴答走了几里,就是城内到城外的距离,说起来也让宁大官人觉得奇怪,缩在马车的隔板里在哪一刻他也觉得豁然开朗,京城作为多少年的进度确实与别的城池不一样,能让人隐隐向往,他觉得在紫禁城中或许这种感觉更加的迫切,但是他当时只顾着瞎混去了。

一个时辰的功夫等着与王五他们陆续汇集了,报平安的消息已经传递了出去,宁致远拉着徐澹雅上了马,同乘一骑,徐澹雅觉得宁致远没在她身上瞎摸实在是有进步,难道是自己的诱惑减弱了,她并不知道此时宁致远的心情有多迫切,要以最快最快的速度回两广。

.........

人多力量大,卢象升再次体会到了这句真理的正确性,这两天的功夫虽说他的伤亡不小但是他很开心,因为他是完全占据了主动,对面的士兵只能吃干粮,而自己的队伍吃的是热饭菜,而且对方已经很疲倦了。

这是一支精兵,但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卢象升暗暗给他们下了一个定义。

文浩沉着的脸色看不出表情,但是心里实在是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情况他很清楚,僵持下去对自己等人大大的不利,现在士兵们已经很疲倦了,突围的话要付出比前几天更大的代价,再过几天代价更是不可同言而语。

疲惫不堪的骑兵还在不时地掠阵,战场上还能占据微弱的优势,情势在一天一天地变坏,文浩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要突围了,这种耗下去的想法似乎很有危险了。

然后他笑了,虽然敌军只是发生了微弱的变化,但是结合事实情况他还能感觉的到发生了什么,卢象升终于终于要撤兵了,也就是说,宁夏的那群蒙古骑兵已经接近京城了。

事情确实就是如此,刚刚接到消息的时候卢象升是真想大喝一声天不助他,只要再有四五天,不再有三天,这群反贼他就能全歼,但是骑兵来了,真的来了。

崇祯在火急火燎地传他回去,这还并不是最关键的,主要的还是他也想撤退了,这是最好的选择,多了近两万的蒙古骑兵,还有眼前这些精锐士兵,该是多么难搞的一支队伍。

他很沮丧,可也不能再犹豫了,虽然他很想再留下来和那两万骑兵斗斗发,或许他们也是像高迎祥的骑兵那样中看不中用呢?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输的代价他输不起,这二十万大军一旦因为这个而溃败那么他自杀都不足以谢罪。

他知道,或许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心情沉重,缓缓安排着队伍后撤,却发现对方好像突然来了精神似的。

“弟兄们,我们的援兵来了,都是骑兵,可以活剥了后金军队的骑兵啊,这些垃圾又算什么...”文浩的亲兵中气十足地在不大的战场上嘶喊着,原本轮换的士兵也没歇着了跟着上吧,能在这最后的时刻杀多少就是多少。

卢象升知道这件事对方肯定是


状态提示:0412章 出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