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督军>第六百一十六章 阴影中的较量 下
该死!”一刀捅出,血溅满面。

难民营这种地方,打架死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要不是有外面大批的武装警查以及士兵看着,怕是这里早就为了吃食和女人打的血流成河了。对于两条人命,在意的人不多,可是大汉的话,却似在井里扔了块巨石,激起无数涟漪。

随后两天,开始有说书唱戏的艺人,以及几名教书先生进入,手里拿着报纸,给灾民们讲政策,讲道理。那报纸上的文字,自然是出自白斯文的手笔,他一笔压千军,最近在山东报纸上与人笔战,一个人喷倒了十几个人,成了好大名气。

虽然辩论这种事,人多永远盖过人少,可是他颠倒是非的本事太强,一些中立派知识分子被他给拐的思想动摇,竟是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加上依附于赵冠侯的文人墨客,即使是比人头,也是赵冠侯这边多些。舆论局面上的优劣,就变的比较复杂。

议论外人的事情,或许可以保持公心,讲一个是非,当事件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除去圣人之外,多半都要在是非的层次之上,考虑一下得失。白斯文的厉害,就在于剑指本心。

反对借洋债,不是不可以,大幅度削减福利,谁要是认同这个,洋债随时可以取消。可是削减福利这话,上层人物未必真的在意,甚至盼望着削减福利,可谁又敢说出来。

自从山东搞粮食、盐的统购统销后,从中渔利的商人,失去了两个金矿。可是老百姓,是实打实落了实惠。谁如果反对这个,以白斯文的豪爽,肯定会在报上,指名道姓的把你夸奖一番。那接下来,会生什么结果,就是没人能预料的。

预想中千夫所指的局面,变成了争论不休,虽然明面上,倒赵派还没输。可是从必胜仗打成胶着仗,这本身就是个问题,何况,随着情势的变化,恐怕还是挺赵派要占上风。

灾民们未必懂大道理,报纸上面的话,也听不大懂。可是这些艺人的话,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理解。比起那些宣讲者的危言耸听,艺人们,讲的则是希望,是前途,是未来。

随着他们来的,则是寿光的地方人员,他们并非赤手空拳前来,带来的既有粮食冬衣,也有工作。山东对于人力的需求近似于正无穷,从路工到矿工再到兵工、铁厂。女性则有包括医院、军队的看护妇以及纱厂、纺织厂以及各种日用品厂以及商店等地方招聘。

这个时机对于山东展也异常难得,工人的人工费用便宜的惊人,这个时候的人,是不嫌多的。即使岗位暂时冗余也没关系,毕竟将来山东还要扩大展,该招募的人,总要招。

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不但可以搬出这片难民区,家属还可以得到照料。老人和孩子,这些不能工作的,只要亲属有工作,自己就能得到一口饭吃,也是个极为划算的买卖。

因为煽动而聚集起来的不满,在真金白银面前,很快就烟消云散。大汉的死,也让一部分人打消了顾虑。想来连战俘都能放过的人,还会要自己的五脏六腑么?

人毕竟不是白痴,该有的思考总会有,细致想一想,就能现那些话,未必值得信任。再者,难民里技术工人也有不少,他们可以归入靠手艺吃饭的行列里,遇到识货的主,到哪待遇都不会差劲,更不至于担心人身安全问题。

那名县知事,则站在几名士兵身后,小声嘀咕着“这几天妖言惑众的孙子,让那冒失鬼捅死一个,还有几个,给我看住了。光杀他们没有什么用,我得把背后的大鱼挖出来,这回做条全鱼宴,让大帅也看看,我离开部队,一样可以为大帅分忧。”

类似的戏码,在山东全境都在上演,一些城市里,煽动者的力量比较强,或是因为地方官自己的处事存在问题,确实生了难民暴乱事件。可是,不等他们闹出大动静,枕戈待旦的驻军就开始行动,骑兵兜几个圈子,就能吓住其中大部分,等到步兵排着队列出来,也就剩了扫尾的工作。

总体而言,难民带来的危机,已经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虽然民怨不算化解,治安、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还在,但是比起刚开始的时候,已经大有改观。之前的河南陕西大移民,如同一块磨刀石,把山东官员磨的异常锋利,处理起类似事件来,总归是有了经验,不至于手忙脚乱。

赵冠侯所不知道的是,随着难民问题的解决,就连扶桑预定中的袭击计划,都开始搁置。扶桑残存的情报人员,接到了上级紧急下达的临时命令。停止现阶段破坏工作,改为搜集军阀赵救灾细节,包括措施、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难民反应。

这件事催的很急,逼迫这些残存的孤魂野鬼,停止了计划中的活动。对于安排,他们搞不清楚,但是服从的天职以及岗位特殊性,也提醒着他们不该问的事不要问。

直到很久以后,这些情报人员的幸存者才知道,本国做出这个决断的原因,是山东的一系列救灾手段,让扶桑的文官部门大受启,向上级申请暂停破坏,改为取经。扶桑是个灾难频的国家,地震火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生。因为救灾不利造成的死亡,甚至过了灾难本身。如果能把山东经验学习贯通,可以预见,未来扶桑因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将大幅度下降。

对比起对山东的破坏,还是要先顾及本国,扶桑的大佬临时决断,取经被放在了第一位。短时间内,竟出现了扶桑情报人员冷眼旁观,学习救灾,以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六章 阴影中的较量 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