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人,特别是夫妻之事讲究你情我愿,否则便没了乐趣。为此,纣王决定先攻下妲己的心,然后再享世间欢/愉。

自苏妲己进宫以后,纣王夜夜就宿于寿仙宫,有时甚至忘了早朝时辰,文武百官对苏妲己颇有异议,不过想到纣王对政务朝纲还算上心,只得按捺不提。姜氏身为后宫正妃,知晓此事后心生不悦,欲往寿仙宫教妲己规矩。

这日,纣王登殿上朝,皇后移驾寿仙宫,黄贵妃、杨贵妃随其左右,妲己出宫接见。

姜皇后斥责道:“本宫想你温柔贤淑,让你伺候陛下左右,并非朝歌暮舞迷惑陛下君心,陛下未曾宣**作乐不理朝政乃明君之为,而你并无一言规谏,却有坏成汤大典、误国家之安危之嫌。从今若不悔改,引君当道,如此肆无忌惮,定以中宫之法处之。”

妲己忍气吞声,待三宫后妃离去,面露羞愤之意,心情郁结,暗思,中宫有姜氏号令,妾地位卑贱,恐难完成惑君之事,且今日这般羞辱于我,不给点颜色瞧瞧不知好歹。妲己沉思良久,悄悄让身边俾子假传懿旨宣前朝中谏大臣费仲入宫一见。

中谏大臣费仲乃闻太师北征后纣王身边宠臣,早已被千年狐狸精妲己控制,得到妲己秘宣后很快进宫。妲己将其与姜氏之间的矛盾简略说与费仲,让费仲想办法陷害姜氏,如能使其中宫之主丢失再好不过。费仲愁眉苦脸地回到府中,正焦头烂额地想办法,恰巧得知府上有一名叫姜环的仆将,曾乃东伯侯姜桓楚家将,后至朝歌随费仲麾下。见姜环身高八斗,勇猛健壮,费仲顿时计上心来,遂用利益诱之。姜环早已脱离东伯侯麾下,如今费仲才是他的主人,无有不从。

择日早朝,两班文武奏章完毕,正欲散朝,一人忽现朝堂,头带扎巾,手执利剑,行如狼虎,只听得一声大喝,一剑朝纣王劈去。两班文武尚未反应过来,纣王双目一凝,振袖绞住利剑,脚下生风,抬脚重踢其胸膛,只听嘭的一声,其人倒飞两三米,口吐鲜血,内腑尽碎。两班文武这才反应过来,大呼“刺客”,黄飞虎动作迅速地制住刺客,问其何人,欲使其道出主谋。费仲怕被别人审出真相,主动请缨审讯刺客,不用加刑,姜环主动招供,找出幕后主使乃东伯侯姜桓楚,并道乃奉姜皇后懿旨,行刺陛下,意在侵夺天位,与姜桓楚而为天子。纣王闻言,拍案大怒,命随侍官与中宫拿问姜氏,姜氏口称冤枉。

纣王头脑稍微冷静,暗自思量,姜氏乃孤元配,贞静德淑,中宫治理有方,且膝下两子,长子已立太子,成汤天下迟早会交到太子手上,而姜后亦是万尊之躯,何以无故使人行刺与孤?

纣王思及再三,自觉其中定有蹊跷,适时妲己不宣而至,哭诉姜皇后妒忌心强,如何欺辱自己,并撩袖以证清白。纣王见妲己双臂青紫,脸色一沉,原本想弄清缘由,这时也恼怒不已。

姜氏见此,大哭自己冤枉,辱骂妲己无中一事也定与她有关。

纣王怒道:“苏美人地位卑贱,如何使唤得了前朝大臣?姜氏莫要胡言乱语,不然孤治你个污蔑妒忌之罪!”

姜氏哭道:“陛下,我姜氏乃姜桓楚之女,父镇东鲁,乃二百镇诸侯之首,官居极品,位压三公,身为国戚,女为中宫,又在四大诸侯之上。况我生子殷郊,已正东宫,圣上万岁后,我子承嗣大位,己身为太后。未闻父为天子,而能令女配享太庙者也。我虽系女流,未必痴愚至此。且天下诸侯,又不止我父亲一人,若天下齐兴师问罪,如何保得永久!且妲己无中生有,妖言惑众迷惑君心,恳请陛下详查,雪此奇冤!”

纣王皱眉,面露迟疑之色,看向妲己,眼中有探究之意。

妲己心中一咯噔,正要为自己辩驳,却被纣王一个眼神慑得咽回肚中。

纣王揉了揉眉心,面露不耐烦之意,沉声道:“带苏美人回寿仙宫,无孤之命,不得随意外出;姜后妒忌宫妃,暂剥夺后印,禁足祥凤殿;刺客姜环一事,押入大牢,择日候审。”

却说姜后、苏美人同时被禁足,姜环入狱,费仲怕事端败落,悄悄派人将姜环杀死于牢中。纣王得知姜环死于牢中,面蕴怒色,心中思量一番,不再追究,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此后纣王修身养德,不再踏足后宫。

纣王八年,冬至。一道士入宫觐见纣王,自称来自终南山,名曰云中子,乃是千百年得道之仙。

纣王问道:“先生因何事而见孤?”

云中子道:“因贫道闲居无事,采药于高峰,忽见妖气贯于朝歌,怪气生于内宫。贫道心善,道心不缺,特来朝见陛下,除此妖魅耳。”

纣王闻言,不禁皱眉,道:“内宫有妖魅?先生莫是弄错了。”

云中子笑道:“陛下若知道有妖魅,妖魅自不敢至矣。惟陛下不识这妖魅,他方能乘机蛊惑。久之不除,恐酿成大害。”

纣王问道:“敢问先生,那妖魅何以藏至内宫?”

云中人道:“妖孽现身于皇宫,定是要天下祸乱罢。若宫中有异事,便是这妖魅所为。”

纣王脑海中浮现出妲己之影,不由得握紧拳头,沉声道:“宫中既有妖气,先生可有办法除之?”

云中子揭开花篮,取出松树削的木剑,递与纣王,道:“陛下将此剑挂于分宫楼前,妖魅定会气弱体虚,久之便会受不住而离去。”

纣王疑惑道:“先生得道高深,为何不直接


状态提示:第114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