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壮哉大唐少年郎>第476章:气魄
的美名、艳名啊。根本不会关心她现在到底多大了,也不会计较她会不会老去。您赐她房屋养老之心是对的,可这万一有人在背后说您对她心怀不轨,打算来他个金屋藏娇,您说您冤是不冤?嘿嘿,萧后是什么样,您是知道的,文武百官也知道,可最喜欢胡乱街头市井小人物不知道啊。您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吧?即便您是大开杀戒,也于事无补,只会坐实您金屋藏娇之名!要说街坊邻居说出皇帝与萧后不得不说的故事,嘿嘿,那就好玩了。”

一席话只说得李世民瞠目结舌,他细细思索秦风的话意,越想越可怕,当他想到善于夸大其辞的百姓们,想到老百姓说他与一个老太太恩爱缠绵,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世民此刻也是冷汗涔涔、面如土色。

愣了半天,李世民擦了一把冷汗,万分庆幸道:“朕明白了。文武大臣不是看不透,也不是没有想到你之所想,而是他们不敢如你这般直接明了的陈述个中缘由后果,朕差点让他们给害苦了。”

秦风说道:“您不会是打算不听人言,强制性的安置萧后吧?”

李世民木然的点了点头,道:“朕自认为敬老行孝没有对错,也不想理会大臣们的意见。还好,让你给点醒了。”

“岳父,请恕小婿直言,据小婿判定,这萧后是已经大彻大悟了。现在她已不是什么皇后了,她只是一个享尽了荣华富贵、受到折磨的老太太罢了。其实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只要能够看着她的孙子长大成人已是最大的幸福了。”

李世民没有给秦风一个明确的答复,手指不断的在桌案上敲打,一下一下,很有规律。

秦风知道这是他自我思考的一种习惯,也未出声打扰而是在一旁静静的候着。

“你的想法很好,说得也对,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后辈成长。但是杨政道的来历毕竟非同一般,这万一让萧后教导成了一个野心之徒,朕岂不是自找麻烦!”李世民考虑的方向很正确,但却已然误入歧途,走进了死胡同。

秦风能明白李世民的顾虑,说到底,这天下本应属于杨家、杨政道的。隋朝虽二世而灭,可忠于隋朝,对唐朝不满的依然大有人在,只不过,这些人藏得比较深让人无法察觉而已。作为一个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大唐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和平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来休养生息,现在的大唐不能乱,内乱只会白白便宜四周的异族,所以李世民害怕麻烦,更怕杨政道以前朝后裔的名义召集旧部与大唐为敌,把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局面破坏掉。

秦风会心一笑,直言问道:“岳父大人,您这是怕了?”

李世民巨震,虎目直愣愣的瞪着秦风,良久才长叹道:“也只有你这小子敢如此的跟朕说话。怕?也可以说是,可以说不是,朕怕的不是死亡或者陪上整个李家,而是怕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大唐天下又再一次惨遭覆灭之灾,朕更担心五胡乱华的千古憾事再一次在这中原大地上上演。”

“我觉得岳父走进了自己设下的迷障!”

秦风笑道:“其实岳父您没有领会到隋末与我大唐的本质区别。小婿说句岳父或许不爱听的话,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但其实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首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隋朝到了最后已是民心尽失,不亡才真是奇怪了。”

李世民认真的听着,对于秦风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的,他说道:“你说的一点不假,杨广确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只不过他心过心急了,他的急燥,导致天下世家拧成了一股绳来对付他。如果他休养生息,将世家逐个击破,或者这天下就与朕没有半点关系了。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超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

可惜他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没有把普通百姓诉求重视起来。

这是隋朝灭亡至关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毫无疑问的是征伐高句丽。

百姓本就民不聊生,杨广又将目光放在了开疆扩土上去打高句丽……隋朝在人心惶惶之下,面对杨广这样的折腾,不亡都闹鬼了。

“可不正是如此么?既然岳父明白这一点,还怕什么呢?”秦风笑了一笑:“隋朝在当今百姓的心目中地位,与新汉时期看待暴秦是一样的心态。现在,您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利国利民之壮举,您认为百姓会傻乎乎的支持暴隋吗?没有了百姓的支持,即便您给杨政道大量的钱财、粮草、武器,鼓励他造反,他也反不起来。因为他没有兵啊。没有兵,


状态提示:第476章:气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