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大清变>第二十一章 津门风情
饭馆、包子铺见过不少,给秦川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天津城里包子铺不是一般的多,几乎那条街上都有,首悠獭⒈7⒊砂子铺、义和成包子铺、天利成包子铺、福记成包子铺、恩裕德包子铺、恩源德羊肉包子铺,还有一个叫林风月堂的大门脸饭馆也挂着包子铺的幌子,可挂着牌匾的包子铺,秦川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出秦川的心思,李明方笑着解释道:“这聚德号包子铺的主人名叫高贵友,他乳名叫狗子,他做的包子刚出笼屉时热气腾腾,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咬上一口油水水的又香而不腻,在天津卫最是红火。”

“这聚德号包子铺现在大家伙都不这么叫,因为高贵友小名叫狗子,他的生意又红火,忙起来客人叫他他都听不见,客人跟他开玩笑说他狗不理人,慢慢后来大家伙就叫顺了口,这聚德号到没有几人叫,都叫这聚德号为狗不理了。”

“可没想到,这一来二去,不知怎么这狗不理包子的名号就传到了京城,北京城的太后老佛爷还特意着人把他叫到北京城,在紫禁城外做了几屉包子让太监送进去,太后老佛爷吃了都说好呢。因为有太后这一茬,现在这天津卫的包子铺,只有他一家是挂匾的。”

狗不理包子秦川不仅听说过,也吃过,当然不是在天津吃得正宗狗不理包子。秦川问了一下价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告诉秦川,一屉有六个包子,十个铜板一屉。

秦川回身想要走的时候,才发现楚云飞一双眼睛紧盯着一屉刚刚打开还冒着热气的小包子,秦川心里不由暗笑。

“到底还是个乡下来的半大孩子。”

“老李,你告诉掌柜的,让他晚上给咱们送十屉包子到染厂,晚上让云飞、云涛、吴嫂、秦嫂,还有云飞那两个小徒弟都尝一尝这狗不理包子是啥滋味。”

秦氏那两个孩子这些天来和楚云飞混的很熟,两个孩子每天除了上午在染厂学堂里跟着徐子川读书识字,再就是缠着楚云飞和石峰两人教他们习武,管他们俩一个叫大师傅、一个叫小师傅。

“对了,老李,一会咱们看到这天津卫出名的小吃,你就都买上一些,都让他们傍晚给咱送到染厂里。”

李明方掏钱时,也看到楚云飞的样子,笑着摇头,又多给了伙计两个铜板,跟伙计交代好后,三人才又往街里走。

秦川在熙攘嘈杂的人流里边瞧边和李明方聊着,突然跟在两人身后的楚云飞“咦”了一声,一副很是惊讶的感觉。回头看时,只见楚云飞一脸兴奋地瞪大眼睛,紧紧盯着一间包子铺的窗子里。

秦川顺着楚云飞的目光看去,只见包子铺的厨房里,一个身材壮硕的胖大汉子,站在一个堆满肉馅的宽大案板前,双手各持一把磨得雪亮的剔骨砍刀,如擂鼓一般,双手飞快地上下挥动剔骨刀,正在乒乒乓乓不停手地在剁着那一大案板的肉馅。

李明方指着那剁肉的壮汉道:“东家,这倒也是咱们天津卫的一绝,这个包子铺叫三合成包子铺,他是这里的掌柜的叫何继汉,会一手双手刀剁肉馅的绝活,一天能剁几百斤肉。

李明方拉了楚云飞一把:“别看了,东家还有事,咱们转完了你就回染厂。”

楚云飞虽然还有些恋恋不舍,可一想到秦川中午和人有约定,不敢再停留,只得艰难地收回目光,跟着两人继续逛街。

一路上,什么十八街麻花、杨村糕干,玉米面摊成的锅巴,还有在特制卤汁里煮过的大福来锅巴,还有什么罗汉肚、糊皮正香崩豆、果仁张铺子里的琥玻花生、奶香瓜子、五香松仁,以及武清豆腐丝、蓟县糖炒栗子、驴打滚、大鼻子烧鸡、至美斋烧饼夹酱牛肉、什锦果脯等等二十多种名特小吃。有了狗不理包子的事,秦川就多了个心思,差不多每样都买了一些,反正也不用他们提着回去。

秦川唯一没有让李明方买的,则是油炸蚂蚱。

油炸蚂蚱,就是把蚂蚱去翅和腿,放进滚油中烹炸,直到色泽金黄捞出放到一个放好酱油、醋,还有姜丝、葱丝和香菜末的瓦盆里拌好。

这个油炸蚂蚱的小店生意火爆,以至于门外街上都放着几张桌子,十几个食客就当街围桌而坐咯吱咯吱地大吃大嚼。秦川可真没想到,天津卫这个开北方“洋气”之先的前卫地方,这里的人们竟然愿意吃蝗虫?

这让秦川看了不免有些反胃,看看楚云飞也有同感,秦川这一次主动拉着李明方赶紧过去。

李明方知道许多外地人不敢吃这油炸蚂蚱,只是笑了笑没作声,走了不远,李明方拉着秦川来到一家铺面不大,就当街就窗开着铺面的一家小店前。

李明方知道秦川今天高兴,而且自己这个能干的东家,怎么说也毕竟只是一个大孩子,在染厂没日没夜憋了这么久,他也愿意让秦川心情畅快畅快,一回到染厂,又有数不清的事情等着他呢。

“东家,你看,这就是天津卫有名的耳朵眼炸糕。”

秦川看时,那所谓耳朵眼炸糕,其实并不小,个头足有小孩子拳头大小,不知怎么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柜台后面的伙计也赔笑介绍:“客官,我们这耳朵眼炸糕,外皮金黄,酥脆不艮,陷芯香甜不腻,口感非常好,不信你买些回去尝尝,保管你下次还来光顾我们这小店。”

没等秦川问这看似卖相就很好的炸糕,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和这炸糕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身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津门风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