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

宁鸥外公的肺病已经确诊了,是砂肺病晚期,老人的情况已经很不妙,一直都在住院。陶小霜闻言心里一动,想了想还是没说话。她虽然有心救人,但迷雾镇的药材太招人眼了,到底要不要冒险拿出来,她得和孙齐圣好好商量才行。

从市区去松江的汽车一天只发两班,早上5点半一班,下午3点半一班。陶小霜5人天不亮就赶到汽车站,才抢到了座位。

汽车驶出了杨浦区,一开进郊县的范围,就在各种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起来。1个小时后,即使坐在窗边,又一个劲的吃酸梅,陶小霜也被颠得狠狠的晕起车了。

她拉开窗户,把头半伸出窗,时刻准备着把自己胃里闹腾的早饭‘贡献’给祖国的大地。其余4个不晕车的坏家伙一个劲在一边瞎鼓劲,直喊:快吐!快吐!吐了就舒服了!

陶小霜特别想吐,头也昏得难受,可酸液涌到了嗓子眼就是不往上走了。于是,等汽车到了站,5人随着其他乘客下了车,才终于脚踏实地的陶小霜眼泪都出来了。

坐了3个小时的车,5人一下车就赶紧找地方上厕所。走了一条街都没找到公厕,5人只能借用了一个饮食店的厕所。一人花了2分钱。

汽车站靠着松江县城外的火车站,离要去的集市大约有3里路,即使一路说话兼东张西望,又有腿还软着的陶小霜拖后腿,他们在半个小时后也赶到了目的地。。

集市的规模并不大,也就占了一个十字路口和一条沥青马路,但却十分的热闹。只见很多衣着破旧的老乡已经随地摆上了地摊,东西少的人直接就拎着一个篮子或挎着一个包袱,往无人的地上一放就开始卖上了;东西多的人卖东西的方法则五花八门了。陶小霜先是看见一个女老乡背着半人高的大筐,正找位子,还没停下来就围上来了好几个人——原来她是卖鸡的,听她喊话还不要粮票!

然后又看见前方停了一辆半旧的拖拉机,两人高的车斗里全是金黄的嫩玉米,很多人正围着车斗挑选大个的玉米。从衣着打扮上来看,来这集市买东西的人分为3类:附近的乡民、镇上的镇民以及和陶小霜5人一样从市区赶来的市民。

陶小霜正看得兴致勃勃,突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她定睛一看,只见他们的左侧居然有一个镇民打扮的年轻妇女正让一个小男孩就地拉撒。那妇女颇为秀气的脸蛋整个都涨红了,嘴里直道:“求大伙让一让吧,别从这过了。我家小鬼头的肠子有病,憋不住屎尿的!”

陶小霜5人赶紧往右边走,被这臭味一激,陶小霜感觉头又开始昏了。孙齐圣见状找了个角落,从背包里拿出5个极大的尼龙麻袋,自己拿了两个后,分了宁鸥三人一人一个,然后说:“上午我们先分头买一些自家需要的东西,下午再一起买大家伙,好不好?”

“好。就这么办。”

“那等会见。”

5人约好中午的会合地点,然后就散开了。

“看你脸都白了,干脆你找个地方休息,我们两家的东西我来买。”

陶小霜点头后,孙齐圣就带这着她往集市的边缘走。

正好沥青路的尽头有一颗大榕树。陶小霜远远看见一树浓绿的树叶在迎风飘舞,只觉得心旷神怡,就说:“就那里吧。”

在大榕树下,陶小霜在地上垫了块手帕,靠着树坐了下来。孙齐圣和她说了几句后就赶回了集市。陶小霜目送孙齐圣高大俊美的身影走进人群,不觉昏昏欲睡起来。

然后,她就睡着了。

……

陶小霜睡的不沉,模模糊糊中,她听到有人在说话。

一个女声在激动的说话:“叫叔叔……儿子听话!……”

然后是一个孩子不断的哭声。女人越说话,那孩子就哭得越厉害。

听了一阵后,陶小霜突然意识到自己又听了壁角,不由猛地睁开眼。她眨了眨眼睛,然后大力咳嗽了一声,“谁在说话!”

“啊!天呀!”说话的女人尖叫一声,拉着一个哭得正打嗝的孩子从榕树后面不远处跑了过来。随着他俩的靠近,陶小霜闻到了一阵恶臭。

原来说话的正是那对儿子有病只能随地拉撒的母子。


状态提示:84|10.16|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