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瑞虹路的大街上,在它的西侧是一个小饭馆和南货店,东侧则是一个煤站,大街的对面则有粮店和糟货店。

华一的校门有些窄,有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小门旁是保卫科的值班室,每天上学放学时才会打开大门,其它时间无论师生都走小门。穿过大门,中间是一条甬道,宽足8米,用碎石子铺路,甬道的两边种有大树,树种只有柏树和桂树两种,树列的后面则是一人高的白色围墙。

甬道的尽头有一座二层小楼,这就是华一的小礼堂。绕过这小楼,就是呈凸字型排列的三座教学楼,这三座楼都有六层高,楼前的空地就是学校的大操场。而和教学楼相对的一排排的平房,就是学校的宿舍。在宿舍和教学楼之间则是小操场。

至于小操场的左右,则分别是办公楼、食堂以及图书馆和大礼堂。在大礼堂的后面还有养猪场和工房——这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校学军学农所建。当然,养猪场养大的猪都进了食堂,而学校的课桌板凳这两年里都出自工房。

华一的办公楼是一栋陈旧的四层白灰楼,虽然外墙没贴瓷砖,但那满墙的爬山虎也是终年常绿的。

陶小霜先回了趟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有老王在。

陶小霜一进门,老王就问:“小陶,事办得怎么样?”

“王师傅,事差不多办完了,等我把表交到了德育那边,就等着拿户口本了。”陶小霜一边说,一边把郭萍那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往她的那边挪。郭萍,两年前和陶小霜同时分来华一的同事,这人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收拾不好她自己的东西。两人合用一个桌子这么久,只要陶小霜一不在,她就准得把她的东西乱放一通。

“小陶,等到下午你再去德育科吧。”老王见陶小霜往门口去,就说了一句。

陶小霜停了脚,转头问道:“那边又吵起来了?”

“嗯。今早校革会不是开例会吗?会后张主任和吴主任就又杠上了,先在德育的左办公室里吵,后来又转战到德育的右办公室……”老王耸耸肩,“你去了,小心触雷!”

这几年里,虽然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校长的职务都被校革会和工宣队所取代,但只要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在,学校整体的构架就不可能大变。

比如华一,如今校革会下面还是有四大部门:教务、体卫、宿管和德育。教务就是指教学,所有的老师都归在这块;而体卫,顾名思义就是体育和卫生;宿管也简单,就是管理住校学生。而德育原本是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入团等事务。但前两年运动挂帅,负责德育的前任主任就把食堂和图书馆也给管了。这二者原本是校长直属的总务办公室的自留地,而在工宣队进驻华一后,分去管理德育的张主任就理所当然的把食堂和图书馆继续划到德育办公室的名下,而分去总务的吴主任则致力于把这两个机构夺回来。于是,两个主任就开始了他们日复一日、名目繁多的争斗。

陶小霜想了想,还是伸手拉开了门,“我还是去一趟,交表要紧。”德育那边一星期里只有一天会处理有关户口的事,如果错过了今天,那就要拖到下个星期去了。


状态提示:94|10.16|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