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隋行4G>第344章 礼不伐丧

虽然心中已决意起用前朝宿将宇文忻辅佐太子杨勇北拒突厥,但杨坚也颇为授予宇文忻何种职衔费了些脑筋:以宇文忻的爵位、地位,自该授予其行军元帅之职,可他毕竟曾受自己冷落近一年之久,心中难保不会产生怨气,骤然赋其兵权,杨坚着实放心不下。几经琢磨,杨坚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传诏册任宇文忻暂领右领军大将军,协掌咸阳兵事,将其派往咸阳辅佐杨勇。

右领军大将军位列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且是执掌皇帝身边近卫部队的亲近军职,不但地位尊显,而且执掌极为紧要,册任宇文忻这一军职,足以显示出自己起用他的诚意。同时,宇文忻却并不实际执掌领军府,册任诏命中的“协掌咸阳兵事”就将他的职权范围死死限定在了太子杨勇身边,不得单独掌军。

关中多座州府失陷,也使得朝中大多数大臣开始对杨坚南北并举,两路用兵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质疑。左仆射高颖在外领兵,右仆射苏威自然就成了群臣之首,自从突厥大军自西北大举来犯以来,不断的有文武大臣前往苏威府中游说,请求他出面劝皇帝征调伐陈大军北上抵挡突厥,苏威心中本就对南北两路用兵的策略持有异议,却与一干文武大臣的持论相左,他认为:南下伐陈,实现华夏南北统一是重中之重,为达此目的,朝廷可以暂时与北面的突厥达成妥协,继续维持向其称儿献贡的格局,待攻灭南陈后,再做计较。

怀着这样一种心思,又自认为身居宰相之位,负有下情上达,将群臣的意见转达给皇帝的职责,一向精明强干的苏威在关中危急的生死关头,却犯了糊涂,下了一步臭棋。

在太子和宇文忻屯兵咸阳的次日,苏威即请旨入宫,建议杨坚与突厥苟合,加紧攻陈。

听罢苏威言之凿凿的一番建言,杨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像是自己最为看重,身兼五职的苏威说出的话吗?

鉴于苏威身负维持京城治安之重任,杨坚心中对他主张与突厥苟合虽然极为不满,但也没有当场回绝他,只以“容朕三思”为借口打发了苏威,却于次日一早即下诏,免去苏威尚书省右仆射之职,暂以知门下纳言事的名义居留相位,同时,恢复了原右仆射虞庆则的相位。

正当长安朝中因突厥大军压境而烦乱不堪之时,自南陈帝都建康却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在位长达十多年的南陈宣帝陈顼因病驾崩了,并且在陈顼的葬礼现场发生了激烈的宫斗,陈顼的次子——南陈始兴王陈叔陵用药锤当场将南陈太子陈叔宝打成了重伤。目前南陈朝廷正面临着分裂的危机。

真乃天助我也!杨坚在长安宫中合上江淮前敌发回的军报,不禁长舒了口气,仰面叹息道。

然而,当他接着展开与这份军报同时送达长安的左仆射高颖写来的亲笔奏章时,双眉又紧锁了起来。

面对着趁南陈内乱举兵伐陈的大好形势,高颖竟在这道奏章中建议杨坚主动撤军回关中。

高颖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朝廷前不久举兵伐陈,师出有名,是有道伐无道,且近闻杨素在东都怀柔抚远,招揽了不少江左世家子弟弃陈北奔,如今南陈遭遇国丧,古有“礼不伐丧”之说,倘若于此时加紧攻陈,则于道义有失,极易激发南陈军民团结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不如暂借“礼不伐丧”之名先行撤军,以图长远;其二,突厥南侵,关中震动,调集二十万大军北返关中对敌突厥,可解朝廷面临之燃眉之急。

近些天来,杨坚执拗地坚持不抽调攻陈大军北上,实则是由于他不肯轻易放弃自幼说曾立下的统一华夏,结束自两晋南北朝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成就一代令主威名的宏志大愿,却不料尔今他最为信任和倚仗的左仆射高颖也劝他撤回攻陈大军,专一对付突厥,这不能不使杨坚既感到失望,又有些无奈。

经过了一夜的反复思考,杨坚最终采纳了高颖的建言,对之前定下的南北两路用兵的战略及时做出调整:抽调攻陈大军北上,共拒突厥。

就在杨坚下达调兵北上的诏命之后不久,长安东面关内诸州突如其来发生的一场动乱使得杨坚对高颖调兵北上建言的正确性更加坚信无疑了。

几乎在南陈宣帝驾崩的消息传至长安朝中的同时,长安东面关内诸州接连发生了以“十八罗汉联寨杀胡”为名的叛乱事件,一夜之间,在同、华诸州府城内,出现了成千上百名手持兵器的土匪公然围攻州府衙署的现象,更有甚者,在东都洛阳附近,也相继发生了类似事件。

一向被视为京畿重地的关内及关东诸州府一再发生了强袭州府衙署的恶**件,不能不引起杨坚的高度重视。

他紧急册命新任度支尚书杨尚然为关内道黜置大使,统一协调关内各州府驻军全力清剿匪患,同时,传命给东都长史杨素,严令他协助新就藩的秦王杨俊,加紧对关东诸州匪徒的清剿。甚至,为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杨坚还向杨俊和杨素下达了一道口谕,凡在关东诸州捕获之造乱匪徒,可以暂不必依《开皇律》,仍以原有律令处治。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这些匪徒,不只是简单地处死了事,而可以施用凌迟、车裂、腰斩等酷刑从严惩处,以威摄其同类。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令人惊心动魄的半个月时间里,杨坚收到的唯一一份令他喜形于色的好消息就来自河北道杨广差人发


状态提示:第344章 礼不伐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