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文艺男神>第41章 重点栽培

南河晚报的“大河副刊”那是全省文学爱好者乃至作家们的创作园地,大家都盯着呢。之前就是本省名家,也都没有谁得到过这样的发稿机会呢。

而且,“大河副刊”现在挤压待发的稿子也是相当之多,足足有一百多篇,都够副刊发半个月的了。

在版面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给一个孩子一次发这么多稿子,也真的是有点说不过去。

王中岳有点纠结。

他想了好大一会,决定去找文艺部主任王世襄申请一下。

“中岳来了,请坐,请坐!”到了王世襄的办公室,王世襄热情地招呼他在沙发上坐下来。

王中岳是本报自身文学副刊编辑,也是文艺部的副主任,还是本省小有名气的诗人,所以,他在南河晚报还是有相当浑厚的人脉,也是较为受人尊重的。

“王老师,我这里有几篇稿子,想请你看一下,给个处理的意见。”王中岳笑着将冯超的那三篇稿子给递了过去。

王世襄笑道:“中岳,你这也太客气了吧?在副刊审稿方面,你比我专业多了。”

“你先看看,看了之后,咱们再谈。”王中岳说。

“好,那我就看看。”王世襄说着就开始看稿子。

他很快就看完了三篇稿,点点头说:“是三篇质量还算不错的随笔,这是一个人写的?”

“是啊!这三篇稿子是一个十三岁的乡下孩子写的,我想你很可能对他也有印象,就是我上次在副刊版面上隆重推出的那两个‘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其中的那个男孩,叫冯超。”王中岳说道。

“什么?这是那个冯超写的?好成熟的随笔文章,思考很有深度啊!我还以为是某个名家的手笔呢。”王世襄讶然说道。他刚才压根就没看后面的地址和作者名字。

这会儿,王世襄低头看了一眼,发现还真是上次的那个孩子。

这让他惊讶不已。

“王老师,您看,我们是不是再次栽培一下他,将他这三篇文章一块儿在一个版发出去?”王中岳适时说道。

“这三篇文章差不多有4千字了吧?”王世襄皱眉。

“是的,四千字刚出头的样子。”王中岳道。

“那就是要占半个版的样子了。”王世襄沉吟起来。

“如是一次发出来,那肯定是要占据半个版的。”王中岳说。

“中岳,我也是支持你,希望能重点包装,将这三篇稿子一次推出来的,这样的话,在这个文学天才的培养上面,我们也算是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如果这孩子将来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大作家了,他必定是会对我们今日的帮助培养感激在心的,我们这也算是结了个善缘。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慎重一点,就这件事,跟陈总编说一声吧,看他什么意见,再怎么说,这也算是文艺部的一个大动向,不能把总编给绕过去。”王世襄说。

“好,是王老师你去,还是我去说这件事?”王中岳挑了挑眉毛问。

“中岳你自己去就好,陈总编还是很欣赏你的,你多去他那里转转,总归是有好处的。”王世襄笑着说。

“那好,我去跟陈总编说。”王中岳起身去找陈舟。

“笃笃——”

王中岳敲开陈总编的办公室门。

看见王中岳又来找自己,陈舟心说,不会还是那件事吧?难道董天宁没跟郑明打招呼吗?

“王老师,又怎么了?”陈舟问。

“总编,我这里有个重要的版面安排,想要请示一下您,看能不能这么办。”王中岳说道。

“呵!我还以为还是刚才稿费定档那件事呢!你说。”陈舟笑了起来。

“稿费定档那件事,郑明已经给我打过电话,说就按我的意思办,多亏了陈总您的帮助啊!不然这么点小事我估计也要被郑明卡着办不成。”王中岳说。

“呵呵!再捏着鼻子忍受几天吧,他也蹦跶不了几天了。王老师,说你的事儿吧。”陈舟笑着说道。

王中岳就将自己的打算讲了一下,并将冯超的那三篇稿子递给陈舟请他过目。

“这孩子,真的是相当了得,没想到他十三岁就能写这么一手随笔文章,我认为重点栽培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等到他将来成为举国瞩目的大文豪了,大家仔细一研究,他是从我们报纸副刊起步的,多有意义啊!我支持你们!尽快把他的这三篇稿子都发出来吧!”陈舟看完了,直接拍板道。

“谢谢总编。”王中岳一喜。

“看这孩子可塑性很强,我建议可以给他在咱们报纸副刊上开个专栏,再送他一程,咱也在全省乃至全国放个大卫星。刘绍棠也是13岁开始发表作品,少年成名,在全国引发轰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陈舟又说道。

刘绍棠是华夏著名作家,建国初期的1949年,他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当时才年仅十三岁。因为文章写得好,他一下子名噪全国,得到很多老作家的青睐和栽培。

其人不到20岁就出文集出小说集,那叫一个火到不行。

而且,刘绍棠保持着一个纪录,年仅20岁就加入中国作协,成为最年轻的会员。

那时候,刘绍棠就是被当做文学神童而重点栽培的。

“有了总编的支持,我想,我们没准也能把这孩子推向全国!”王中岳语气兴奋地说道。

“不是没准,是一定!我很看好他!你去忙吧,王老师。”陈舟道。

“好的!总编,那我过去了。”


状态提示:第41章 重点栽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