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仙侠修真>谢郎走江湖>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的疑问
要么靠本领,要么靠名气,要是这三样都没有,还势单力孤的话,就很容易受到欺侮,甚至一些小虾米也敢找茬。基于这个原因,很多独来独往的江湖中人,最后也选择加入了哥老会。”

“嗯。”

“在哥老会势力最盛的时候,它甚至成了一个社会组织,不但有自己的堂口,还有自己的隐语,跟江湖上通用的切口完全不一样。其内部组织,划分也极为复杂,但外人是很难搞清楚的,江湖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分为内八堂和外八堂。所谓“内八堂“,即:龙、盟、香、佐、陪、刑、执、礼。所谓“外八堂“,即:牌把、圣贤、桓侯、管事、巡风、纪纲、挂牌、营门。各有职掌,不相混淆。比如,“牌把“是山主,“桓侯“管钱粮,“巡风“负责侦察,“挂牌“登记名册,等等。”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陶成章在浙江联络的会党,多属哥老会系统。因而在述及哥老会起源时,也受到了上述传说之影响。他在《教会源流考》中说:“哥老会也,无非出自天地会,故皆号洪门,又曰洪家,别称洪帮。”“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又说:太平天国亡前,“李秀成、李世贤等知大仇未复,而大势已去,甚为痛心疾首。逆知湘勇嗣后必见重于满政府,日后能左右中国之势力者,必为湘勇无疑。于是乃隐遣福建、江西之洪门兄弟,投降于湘军,以引导之。复又避去三点、三合之名称,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名日哥老会。”。

帮会中人鉴于晚清与民国年间出现了洪门与青帮、哥老会(红帮)融合的趋势,便提出此说,大力鼓吹洪门、汉留(哥老会)源出一家,哥老会乃郑成功在台湾创立。民国二十七年四川“袍哥钜子”刘师亮在(汉留全史)中称:“顺治十八年(辛丑)缅人执永历帝送吴三桂军前。三桂逼之,死于篦以坡。是时郑芝龙之亡与夷三族之命,及永历帝之死,同时传到台湾。成功悯明室之亡,复痛生父之死,更切三族之冤,晕恸几绝,水浆不入口者屡日。誓必复仇,乃于是年九月,与所部兵将,照原有品级,作为进步次序,即将驻兵之金台山,作为会盟之所,定名金台山明远堂,约盟来归者,又四千人。”后来,郑成功见当时的士大夫皆醉心利禄,“乃遣其部将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后入福建少林寺为僧,世系相传,遂开洪门之盛”。

1947年朱琳在《洪门志》中,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说法。称洪门“起于汉留”,始祖为殷洪盛,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初,奉史可法之命至北京窥探清廷虚实,沿途遍访志士顾炎武、王夫之、傅青主、黄梨洲诸人,议创汉留组织,“反清复明”,顺治二年战死于三汊河。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据守台湾,为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明伦堂”,并遣部将蔡德忠等向中原发展,至福建莆田九连山少林寺为僧,与郑成功之侄郑君达等共图义举。康熙十一年(1672年)西鲁入侵,蔡德忠与郑君达等前往投效,打败西鲁。后遭陷害,逃至万云山的万山寺,遇万云龙及陈近南。雍正十二年在四川雅州以汉留组织,开精忠山,是为四川哥老会之始。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八章 新的疑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