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仙侠修真>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二百四十八节大理美食(3)
品端上来,以解我们的相思之苦。

段公子也洋洋洒洒的说:“是呀,这真是我们这里不可多得的特色菜,见之忘俗,令人回味无穷。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合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氽,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席面用料简单,但形式和礼仪隆重,特别是我们这里寻常百姓婚嫁的时候就要吃这个土八碗,所用器皿一般是本地产的土碗、红竹筷子等,很少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糙和简陋。所用餐桌很考究,一般选用剑川土漆雕花八仙桌,餐桌一般摆在婚礼彩棚下,加上菜肴色泽塔配美观,显得古色古香。第一轮先由客人中有声望的老人入席,俗称开席。此时,唢呐鼓乐吹奏,主人迎客,气氛热闹,表现了白族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席间,客人可分菜和带菜回家。土八碗中的主菜一般都有定数,每人可吃到两块片肉,碗中垫底的素菜可加添多次。因此,客人都备有菜叶,竹签将分到的肉包起来或串起来带回家给老人或小孩吃,寓意为带回喜气和福气。“还好,不一会功夫,小二已经利索的把热气腾腾的土八碗给我们端上来了,果然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吃,果然与众不同,回味无穷。

店家又和蔼可亲的说:‘我看诸位吃了这么多的大鱼大肉,还是吃点梅子之类的帮助消化吧,我们这里有道特别有名的云南小吃,叫做雕梅,这可是大理白族传统名特食品,也是云南较著名的特产之一,制作工序非常繁琐与复杂,所以美轮美奂的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雕梅的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再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启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它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腌制好的雕梅的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当地风俗,在她们出嫁之前,呈献给婆家的见面礼,就有一盘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摆果酒”招待宾客,雕梅的制作技艺和味道如何,便就成为人们评头论足的话题。文人墨客也以雕梅为题写诗助兴,如有一首赞誉雕梅的诗赞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蜜糖浸渍味鲜美,疑是仙葩落人间。”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八节大理美食(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