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打造宋帝国>第三百四十三章 讨伐燕国
谋逆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在某些时候,他也在自嘲,自己这算不算是从一个杀掉了巨龙的屠龙少年,进化成了一头新的恶龙呢?

戴言与子之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戴言在宋国国内经营的时间足够久,有着足够的实力来控制整个宋国,并且戴言能够通过外交努力,得到如秦、赵、齐等大国的支持!子之的禅让之策,看起来很新潮,并且有儒家为他吹捧,但是却没有任何国外势力愿意承认他的王位,由此就可见他在外交上的失败了!

如今他就是不折不扣的谋逆者!而对付谋逆者,若是能够出兵征讨,其实是能够收获巨大的国际声望的!对于这一点,孟子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在这样的时候,出兵征讨燕国,确实就是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

如果能够通过伐燕一事,建立起名望,也算是为宋国建立起又一道防线了!

不过对于伐燕的具体细节,戴言作为一个熟悉历史的穿越者,虽然不能够知道全部,但是它的结果戴言却是极为清楚的!齐国伐燕,必然失败了,要不然在战国后期,怎么会有燕昭王复国,让乐毅带领五国联军伐齐,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的大事呢?

然而失败的战争,其实才算是真正对宋国有利的!毕竟齐国已经如此强大了,若是齐国再吞并了燕国,兼并了燕国的土地和人口,戴言无法想象齐国会强大到何种地步!真的到了那时候,宋国有了一个如此强大的邻居,那就是宋国的灾难了!

因此如何从伐燕之事上,真正为商人阶层捞到实际的好处,其实还有待细细谋划!

戴言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来宣扬自己的观点——宋国应当参与伐燕之战!

而在戴言刻意的散步了宋国参与伐燕,就能够得到战略机遇期,乃至能够获取巨大的道德声望后,整个宋国国内的呼声,就开始渐渐的转向了主战派了!

尤其是戴言的所谓战略机遇期理论,令得宋国国内的某些纵横名士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们这才意识到,宋国的局势竟然如此险恶,而他们作为谋划者,竟然不能够想到这一层!枉他们平时自诩有张仪之才,却得不到张仪那样的重用而哀叹。如今他们算是真的了解了,不是宋君不愿用他们,而是他们确实就是才能平庸之辈,根本就无法像张仪那样,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来为一国谋划!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年纪轻轻的苏秦。作为宋国礼部负责外交方面的要员,又是鬼谷子之徒,他的消息来源比其他人更深!他清楚的知道,如今宋国国际环境的定论,其实就是宋君自己下的定义!而宋国具体的外交谋划,根本就是直接出自宋君之手!

一个君主的战略眼光,比臣下更远,这个臣子难道不是不合格吗?他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内疚,于是开始越发努力的研究纵横之学,又亲自参看戴言曾经参与编纂的博弈论,来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

当国内的风声彻底的倾向主站一派以后,戴言就通过使者告知齐王,宋国同意了齐国要求参与伐燕之战的请求,并承诺宋国将派出五万大军加入齐国伐燕大军的队伍,讨伐燕国!只是在具体的战事上,加上了那么几个小条件。

首先,就是伐燕大军,齐国拥有统筹之权,但是具体的指挥应当由宋国本身做主。其次,宋国参与伐燕之战,可以不要一寸土地,但是伐燕之战,整个伐燕联军的粮草以及军械物资,必须给宋国商人敞开一个口子,让商人们能够从中赚钱!最后,齐国必须保证,在宋国受到楚国威胁的时候,能够站在自己身后为自己出力!

对于这三条,齐王只是稍加考虑,就一一同意了。自打齐国做出了伐燕的决定以后,齐王统计了齐国与燕国之间具体的实力差距,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齐国本身并无灭燕的实力!在这样的时候,宋国这么一个忠诚的属国,愿意协助五万大军,对于齐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帮助了!

因此,在燕国内战爆发,子之杀死市被不过短短一个月以后,在齐王的领导下,齐国出兵十五万,中山国出兵八万,宋国出兵五万,外加泗上诸国派出的两万大军,一共三十万大军,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开始打着“拨乱反正,再造燕国”的旗帜,向着燕国进发了!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三章 讨伐燕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