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私塾风云>第八十一章——多线拉锯 对峙

小半个月过去以后,会城内的齐国百姓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段时间突如其来的众多变化,就在小半个月前,他们从齐国百姓变成了封国百姓,冯百夷和夏清两位王爵自尽身亡以后,城内驻扎了封战会的万余将士。而就在封国军队进驻的第三天清晨时分,会城东城墙城楼之上发生了剧烈地爆炸,当时大部分封战会的士兵们都集中在那里被剧烈地爆炸所笼罩,并形成了一场剧烈地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将近三天光景方才勉强被扑灭。

当大火被扑灭以后,有些胆大的百姓们登上东面城墙观察这其中的情况,却发现在这座已经面目疮痍的东城墙城楼之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数以百计甚至是千计的封战会士兵,周围的士兵们都倒地身亡,周围燃烧了数日都未曾停歇的火焰虽然在今日已经消弭,但百姓们对此还是感觉到相当奇怪。这场大火燃烧至今,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而就在昨日,六位年轻人出现在已经一片紊乱的城内,其中有位年轻的少年称自己是冯百夷和夏清两位王爵的儿子,其他的同伴们都是誓死会为齐国效命的战友。事实上,他们本身在轩乐君当朝之时,轩乐君还特意给这几位年轻人都赐予了官职,大多数都是各地最为重要的总督之位。而在他们其中,孙浩曾经就被封为会城副总督,当时轩乐君如此这般做主要的目的是想让这些别有天赋的年轻人将来成为齐国的栋梁之才,未曾想到现在这个时候当初的封官还成为了现在可能可以保全齐国最后一脉香火的传承之地。

由于现在会城内已无主帅和军队,封战会的大部分军队都葬身在那场燃烧了足有数日的大火当中,剩余下来勉强存活的封战会士兵们也早已经被准备就绪的冯宇冲、冯姗姗、俞菲、南宫韵、骆银莹还有孙浩这六位年轻人围歼,而随后,在明族的族人们进入会城以后。俞菲召集明族内的青壮男子暂时从军,并配合冯宇冲以及孙浩,在会城校场上公开处斩早已经被他们所控制的丁育以及他的数百名亲兵。

此举引来大量齐国百姓的围观,而这一举动也让他们获得了齐国百姓们的支持,百姓们开始相信这些看起来年轻相当轻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相信他们是真心实意地为齐国付出和谋划,一部分原本隐藏于家中的青壮齐国男子开始选择跟随着冯宇冲、冯姗姗、俞菲、南宫韵、骆银莹还有孙浩这六位年轻人一起寻找齐国现在最后的出路。

三日过后,算上明族支持他们齐国的万余青壮男子,会城内已经集中了将近两万全副武装的士兵,当然,这些都是新从军的将领,虽然装备库存精良但事实上并没有训练和实战的经验,只能用来作为暂时守城的辅助而已。再加上,六位年轻人毕竟年轻,对于统领军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虽然聪慧但毕竟没有经历过这些,对此掌握的能力还是并不足够。

现在,会城已经从一开始的混乱中逐渐恢复过来,但随着日常生活开始缓缓地运转起来,冯宇冲、冯姗姗、俞菲、南宫韵、骆银莹还有孙浩这六位年轻人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此时,他们六位年轻人分工协作,开始致力于使得会城恢复日常生活运转。

孙浩作为曾经被授予会城副总督的职位,他自然是比其他人更加适合担任这个调节四方的总督之位,总督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现在这个恢复时期。虽然孙浩对此本身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总归还是需要一步接着一步地摸索下去,才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而在孙浩的身边,骆银莹仍旧跟随着他,和他一道承担这个最为重要的位置。

而冯宇冲和俞菲则一起主要负责的是安抚城内齐国的百姓以及训练这将近两万新招募起来的军队,他们也同样在城内寻找原本隐居在这座城市里齐国曾经的官员帮助他们一道做成这件事情。毕竟安抚百姓、调集粮草、训练军队以及部署城防,这些事情做起来千头万绪,对于他们这些并没有上手经验的年轻人和初学者来说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相较于这件事情而言,他们还是真的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冯姗姗和南宫韵两位女孩儿则全权负责对外的交际以及一切事务,这些事务当中就已经直接包括了修补东面城墙以及城楼上因为这场火药爆炸形成的创伤和城楼上的毁灭,这些关键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会城后续总体的防御。虽然现在,无论是黑暗军团还是封战会的主力军队都暂时顾及不到现在他们的生存问题,至少现在他们并不需要担心安危问题。

现在,对于冯宇冲、冯姗姗、俞菲、南宫韵、骆银莹还有孙浩这六位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有两件事情,其一便是在会城城内寻找当初南下避难的齐国官员,这些官员们大多数都是齐国朝堂上重要的朝臣,相较于官场经验要比他们这些稚嫩的新手要更加做得得心应手一些,如果能够寻找到这些官员的支持的话,他们现在就可以以此为基础,重新逐步将齐国给恢复起来。而第二点,更加重要并且迫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白衣天女势力和离国的支持,三方必须要通力合作才能够对抗黑暗军团,所以,如此这般的情况下,他们就必须有自己的根基,才能够在白衣天女和离国面前站稳脚跟,有说的上话的权力和地位。

冯姗姗和南宫韵两位女孩儿最主要负责的就是这个,她们在经过讨论以后决定派出心腹分别前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多线拉锯 对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