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我不是汉献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潼关攻防战(十五)
/p>

“读书人看不到书,要么是那些世家大族敝帚自珍,要么就是囊中羞涩。那些世家大族的做法我们干涉不了,唯有这作价上可以给予方便。蔡师,你觉得两大钱如何?”刘协想了想,问蔡邕道。

蔡邕听后连连点头,两文钱,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可以掏得起的,只是这样一来,刘协可就要赔本了,不过刘协的这个决定蔡邕那是绝对的支持。

等到刘协让人将蔡家的藏书搬走,听到消息的蔡琰急忙赶了过来,原本她还以为是自家父亲得罪了刘协,所以刘协跑来报复,只是看到父亲半点都不恼,蔡琰也不由有些纳闷,出言问道:“父亲,你没事吧?”

“昭姬,为父能有什么事?”蔡邕笑着反问道。

看到蔡邕笑眯眯的样子,蔡琰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暗自嘀咕是不是自家父亲见心爱的藏书被抢,精神失常了?

“昭姬,为父很正常。你看看这个……”一看女儿那神情,蔡邕就知道自家女儿想歪了,笑着摇了摇头,将刘协留下的论语递给蔡琰道。

“这是……父亲所写?”

“字是为父的字,但却非是为父亲手所写。昭姬,你那黄伯父成功了,而这就是成果。”蔡邕笑着将刘协的来意对蔡琰说了一遍。蔡琰听后先是惊喜,随即又点头道:“看来圣上还真是好算计。”

“唔?昭姬,这是何意?”

“父亲,只用两大钱便尽收天下士子之心,这难道还不是好算计?”蔡琰微笑着解释道。

……

与蔡琰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随着那些书本被商贩运往各地进行售卖,刘协所说的话也就被众所周知。江东的周瑜,中原的郭嘉,还有河北的田丰,荆州的诸葛亮,等等等等,那些聪明人都看到了这两大钱背后刘协的“险恶”用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协是汉室正统,这本身就自带加成,容易收拢人心。像那些平民百姓,君权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可以说只要朝廷不苛待,百姓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刘协。更何况如今生活在刘协治下的百姓可比其他地方的百姓要轻松的多。穿的虽然还有些破烂,但吃饱肚子却是没有多少问题了。随着西北日趋安定,百姓自然也就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却有个盼头。

这回两大钱事件,明显就是刘协在收拢士子之心。像周瑜、诸葛亮这类家境富裕的人对求学之事还没有什么深刻体会,但对郭嘉来说,当初的求学经历可是记忆犹新。那种想要借世家藏书一读所经历的刁难,现在想想还叫人感到无奈心酸。

世上有穷就有富,而穷人还是占了多数。寒门子弟想要博览群书,只能低声下气的去那些世家大族登门借读,有时候往往还借不到。可现在不用了,两,让那些寒门子弟可以尽情阅读自己想要看的书籍,而对坚持两大钱一本书的刘协,心里自然是感激。

若是将朝廷与世家摆放在一起让士子选择,就凭这两大钱,大部分士子都会选择为朝廷效力,而不是听从世家的摆布。

世家之所以被称为世家,其一就是掌握着巨额的财富,其二就是拥有大批可用之才。而这第二点,更是世家能否延续的根本所在。留财失人,人财两失,留人失财,才有可能人财皆得。

刘协用区区两大钱挖了世家的墙角,但凡有眼光的世家并不是看不出来,可就算看出来了又能如何?强行阻止,那只会死得更快。通过刘协这些年的表现,众世家已经看出当今天子不是善茬,虽不能说睚眦必报,可也不是肯轻易吃亏的主。

面对这个天子,摆在世家面前的路就剩下两路,要么顽抗到底,要么同流合污。刘协并没有将世家的出路堵死,只是不满世家的势力过大。而这点,刘协早已和荀彧说过。荀彧身为荀家的家主,说白了其实也是世家名流。但荀彧又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在与刘协开诚布公的深谈了一次过后,荀彧也觉得有时候拥有的太多也并非好事。

家大业大,难免就会叫人眼红,更容易招致猜忌。荀彧可以保证自己对汉室忠心耿耿,可他也不敢断言自己的后辈儿孙也会如自己一般忠心汉室。袁家前车之鉴,令荀彧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厉害。

刘协并未隐瞒荀彧自己对世家的看法,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贪得无厌。这就是刘协的基本态度,也正是因为知道刘协的底线,荀彧对荀家的将来也有一定的想法,不过现在天下并未一统,现在就施行为时尚早。

不管荀彧究竟打算如何安排荀家,此时的刘协正在接见刘循。一个多月过去了,刘循再次出现在刘协的面前。相比起一个多月前的那次见面,这回刘循看上去比上回要胖了一些。

“小刘啊,看上去气色不错,长安是不是比南中要好讨饭一些?”刘协打趣刘循道。刘循闻言不由脸上一红。这刘洪是真的确实执行了刘协的命令,除了派人暗中保护刘循别有性命之忧外,对于刘循的吃饭问题是真的撒手没管。

没了刘洪这张饭票,身无分文的刘循差点饿死街头,最后终于忍不住向路人伸了手。这既然伸了手,那伸一回和伸两回也就没区别了。刘循的脸皮也就在一次次向人讨饭的过程中锻炼了出来。

不过听到刘协打趣,刘循还是涨红了脸辩解道:“圣上,我不是要饭的。”

“嗯,嗯,吃过了没啊?要不要来点?”刘协一边点头一边问道。

刘循:“……”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潼关攻防战(十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