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我不是汉献帝>第四十章 处置
也没有刻意去针对他。可惜这人不识好歹,偏偏要自作聪明,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贾诩的信中虽然还没查清董承的同谋是谁,可刘协却几乎第一时间就认定了曹操。没有理由,就是直觉。

河北袁绍正忙着将公孙瓒赶尽杀绝,而且他也不想将刘协这个天子请回去做“太上皇”。而南阳袁术正惦记着自己当家作主,更不可能把刘协“请”回去给自己添堵。荆州刘表在讨董的时候他都做了缩头乌龟,这时候又怎么会有胆干这事。至于其他诸侯,要么自顾不暇,要么鞭长莫及,可能性也不大。

唯有兖州的曹操,要战略眼光他有,要胆子他同样也有,而且他目前的处境也不是很妙,夹在袁家两大势力中间。现在河北袁绍是没时间找曹操的麻烦,可一旦等他彻底摆平了公孙瓒,肯定会不留情面的对曹操下手。或者他会将曹操当做自己对付袁术的马前卒,可不论是那种结果,都不是曹操愿意接受的。

兖州想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有天子在手,其他诸侯就不敢轻易对付曹操,而曹操却可以借天子之名远交近攻,扩张自己的势力。

没有证据,那就没办法昭告天下,不过刘协也不打算在这时去找曹操的麻烦。兖州四战之地,朝廷此时无力东进,留下曹操这根搅屎棍,中原想要安定下来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董承这一动手,也给了刘协整顿朝堂的机会。

刘协一直想要对朝堂的百官进行一次清理,施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只是当初为了稳定局势,刘协也不能闹得人心惶惶。而现在,正好借董承这事清理掉一些朝中能力平庸却占据着高位的人。

清理并不等于杀戮,刘协可不想给人留下卸磨杀驴的印象。你们不是想要权吗?那就给你们一郡之权,只不过想要留在关中那是不可能了。此事刘协还需要好好思量,暂时按下不表。

打胜仗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已除,原本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关中百姓可算是松了口气,对天子刘协的认可也跟着上了一个阶段。民心一稳,各地的民生也就稳步恢复,刘协看着沿途的百姓安居乐业,心里也是忍不住一阵高兴。

百姓安稳,就意味着自己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兵员、钱粮,而想要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这两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

回到长安,刘协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在大宴群臣,犒赏三军之后,刘协留下了蔡邕。蔡邕原本以为刘协是打算跟自己说如何处置董承的事情,却不想刘协只字未提,而是拿出了在回长安路上所构想好的人员任职名单。

陇西郡守管宁,广魏郡守钟繇,安定郡守荀攸,这三郡都是需要设立郡守的地方,蔡邕倒是没有反对,可对要调荀彧、法衍入朝为官一事有些犯难。荀彧是有名望,但毕竟为官刚刚一载,这入朝就为司徒,是不是有些拔苗助长?而法衍虽然有才,可德行有亏,让他出任御史大夫,朝中恐怕会有诟病。

“圣上,调荀彧入朝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荀彧虽有才,但资历不足,而且初来就登高位,是不是有些不妥?至于法衍,人虽有才,但过去德行有亏……”蔡邕小声反对刘协道。只是刘协却早料到蔡邕不会爽快同意,不等蔡邕把话说完,就摆手打断道:“文若有才,可称当世萧何,朝廷用人当能者上、庸者下,岂能以资历定官位。蔡先生,在朕看来,素尸裹位者比那些谋朝篡位者更加可恶。此事不定再议,荀彧必须入京,而且必须是司徒。”

“……那法衍呢?”蔡邕不是王允,要是刘协敢这么对王允说话,倔老头敢跟刘协吹胡子瞪眼拍桌子。可刘协对蔡邕有救命之恩,而蔡邕的性子也有些偏软,见刘协坚持,便没有再说荀彧的事情,转而问起了法衍。

“法衍……与管宁对调,由他出任陇西郡守。”刘协想了想,对蔡邕说道。

“那汉中呢?”

“由阎圃接任。”

“……那圣上打算如何处置董承?”

听到蔡邕这个询问,刘协愣了愣,看了看蔡邕反问道:“蔡先生以为朕该如何处置此人?”

“这个……董承毕竟是外戚,虽心怀歹念,但终归没有酿成大祸,而且他也是董太后的侄儿……这个,还请圣上自行决断。”

“……蔡先生还真是厚道人。”刘协见状笑了笑,沉思了片刻才对蔡邕说道:“蔡先生,其实朕在回长安这一路上,也想过该如何处置董承。按照汉律,董承必死无疑。可就如你所说的,他是朕祖母的侄儿,看在祖母的面上,朕也要留他一命,但朕不想再看到他。”

“圣上的意思是……”

“外放了吧。他不是想要独揽朝中大权吗?朝中大权不可能给他,可给他一地郡守的权力还是可以。不过外放以后,他是死是活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麻烦蔡先生辛苦一下,给他和他那几个好友选几个地方,此事朕不想再提。”

“老臣明白。”

杀人的目的有许多种,而刘协此时并不需要通过杀人来立威,跟董承也没有什么刻骨的仇恨。虽然杀董承并不会对刘协的名望有什么影响,可刘协不想在这个喜庆的时候见血。董承算是走了运,赶上了好时候。

蔡邕得了刘协的准信,心里悬着的石头算是落下。刘协没说错,蔡邕的确是个厚道人,受人所托才会试探刘协,想要救董承一命。而刘协并未说破,反正董承的死活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处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