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都市现代>喷神>第4章 卑鄙是一种赞美

o7年的华夏,相对十年后而言,国际地位还不那么高。

毕竟,世纪初的时候,华夏的gd7年前后,还在跟德国争夺世界第三。要到2o1o年以后,才跟曰本持平、然后反。

所以o7年的国人,基本上对于洋大人摆出亲华姿态、以获取华夏市场这种事情,不太习惯。

以至于稍微有一两个洋大人摆出一副讨好的样子,华人就受宠若惊,然后心甘情愿被对方套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到2o16年之后,网上颇有一小撮美加澳的y红们,盯上了华人越来越丰富的消费能力和民族自尊心,然后捏着鼻子来做那些“吃遍华夏”的视频/直播节目。

这些节目的幌子,大多是“把华夏美食介绍给播主母国的观众”,但实际上最后的收视数据显示,95都是大6的人在看。

只要每到一处,点一些当地小吃,然后捏着鼻子全部吃完、摆出一副赞不绝口的表情和台词,就能套路到很多华夏人去看,点击量动辄百万。本来在本国一文不名的屌丝,也能立刻成为网红、拉到赞助商。

当然,这种自媒体的套路,流传得总是很快的,后来马上有一些加州的旅美华人不忿被洋人赚这个钱,然后也跟风微调,弄些在洛杉矶街头向洋人兜售华夏美食(其实是白送,甚至花钱请洋人群演说好吃),成为快手啦、今日头条上的吸粉百万的网红。

办法虽然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那就是抓住华夏人非常以自己的食物为荣的心理弱点。

利用“只要你说他家乡的东西好吃,他就愿意点击进来看”,制造出一票票的网红。

……

这番道理,冯见雄心里心知肚明。不过要拿出来对丁理慧宣讲,少不得再稍微包装一下。

毕竟有些明显是预测未来的话,说得太铁口直断就不太好了。

但意思是一样的。

丁理慧也算是高材生,智商阅历都是不低的,自然很快就听懂了个大概。

丁理慧捋了一下思路,确认道:“所以,你刚才说的要把片子的剪辑线索变得‘引战’、‘带节奏’。实际就是想说:尽量挑唆起各省各地观众之间互相攀比、以本地特产食物为荣?最好再激起全社会范围内的话题和争议,争取更多的收视率?然后你觉得这样,就能有利于这部纪录片走红?”

冯见雄点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具体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

丁理慧苦笑了一下:“可是我觉得这个计划不太可能实现。我就是搞传媒的,你说的这套炒作立论,娱乐圈里用得多了去了,哪那么容易成功。而且,我也不太相信国人对本地食物的自尊能那么强烈,促使他们去形成全社会范围的讨论争议。”

作为一个资历见识至少比uc震惊部小编牛一些的存在,丁理慧这种科班出身的传媒高材生,可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

她很快就现了冯见雄话里的漏洞。

或者说,至少还有很多客观条件不满足。

至于一旁旁听的马和纱,已经有些云里雾里,跟不上两人的节奏了。

不过,她虽然没有能力用理性思考这个问题,但她至少可以凭感情选她相对愿意支持的一方,起起哄。

马和纱帮腔道:“冯学长,我觉得慧姐说的有道理。你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按照你的理论,难道华夏美食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吗?难道那些在电视和视频里说华夏美食美味的外国人,都是在摆拍做戏给我们看、只为了博取眼球?我不能接受……”

“不要急着否定我的结论,我们一点一点看——做人要用理性思考,不要用感情。不然就是低等动物了。”冯见雄先摆了一据谱,定定调,然后开始分析:

“先,我没说华夏美食不好吃。事实上,华夏的食物,从味道上来说,当然是全球最美味的几个菜系之一。

但是科学研究标明,消费者觉得食物好吃不好吃,关键还是看饮食习惯。比如蜀人会觉得粤菜寡淡,粤人会觉得川菜重口恶心,好吃不好吃是没有客观科学标准的。

就拿中餐在美国的展来看,确实美国人现在很爱吃中餐。可他们吃的中餐口味其实是改良过的。众所周知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最走红的中餐菜品是左公鸡。

其他咕姥肉、糖醋鱼也是一个道理。美国人就爱吃酸酸甜甜的中餐,甚至糖醋鱼还专门希望用番茄酱替代掉醋——只因为美国人思维惯性里面就觉得酸味应该来源于番茄酱,而不接受醋这种异端。(咕姥肉没这个问题,因为酸味是来源于菠萝。美国人觉得来源于果蔬的酸味都是正统的)

从反面来说,我们目前公认的全球头号is,那些腐国傻比照样跟热翔一样吃得很开心,你跟谁说理去?”

冯见雄后世就见识过一个号称挺能打造爆款消费品的创业掮客,江湖匪号雕爷。搞过河狸家美甲啦、阿芙精油这些爆款,也弄过“雕爷牛腩”。

那厮就有几句被圈子里公认的话:搞餐饮,如果是做高奢,做私人订制,那没得说,可以让人人都对味道满意到精益求精,只要下本。

但如果只是做轻奢餐,甚至比轻奢餐还低,那在味道上精益求精就是最不划算的投入。

因为根据客观科学,好吃不好吃是没有标准的,只和习惯有关。地球上不存在一种让绝大多数人都觉得非常美味的食物。

所以如果是想工业化、标准化开分店量贩的餐饮连锁模


状态提示:第4章 卑鄙是一种赞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