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着最后的搏杀。

突然天空中响起一阵烈烈风声,青年一愣神,两个人影从天而降,落在他的身前。他还未来得及开口说话,两人中年级稍长的那男子开口道:“别急!既然是岳家军,且让我等来助你一臂之力!”

说着他从腰间解下银制腰带,用力一振化成一竿银枪。他随手一舞,银枪上便冒出一道道蓝色的火花,化成雷光向敌人劈去。

而年龄小的那少年也不简单,他从袍袖里摸出一柄桃木剑,左挡右削,身边的敌人瞬间便倒了一大片。

两人如同风卷残云般在敌阵中杀进杀去,不到半个时辰,几百人非死即伤,竟无一人逃脱。

将官打扮的青年看得都呆了。他将佩剑插入腰间的剑鞘里,抹了一把脸上残留的血迹,上前拱手道:“多谢两位少年英雄救命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应龙将银枪上的血迹擦干,重新变为腰带束回腰间,爽快地回道:“好说好说。在下见过这些金兵对老幼妇孺都不放过,早就想将他们全部杀光。今日总算了了个心愿。”

张寻也收回桃木剑,站回到应龙身边。

青年将官看了二人一眼,感慨道:“两位看上去年纪轻轻,没想到居然有如此高强的武功,若是能得到两位的帮助,我大宋北伐简直是易如反掌。只可惜……对了,我还未请教两位高姓大名?”

“我叫应龙,这位是我的义弟张寻。”

“这可真是巧,在下也姓张,说不定五百年前和张侠士是一家人呢。”

“哦,这么巧吗?冒昧请问将军的名讳是?”

“在下是岳将军坐下骠骑军前锋,单名一个宪字。”

又是入夜时分,在一座土山的山窝里,燃起了几丛旺盛的篝火,将黝黑的天空映出了一片橙红色。张宪解开甲胄,着便装坐在篝火旁,身边坐着张寻、应龙、夙夜和香奴四人。另外一边的几丛篝火旁,几十名缠着绷带的宋兵沉默地围坐着,喝着山泉水,默默地吃着烤熟的兔肉。

“今日我带着弟兄们勘察地形,没想到居然碰到了金兵的小队。”张宪叹了口气道。“若不是你们及时出现,我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夙夜问道:“张将军,听说岳飞将军不是已经班师回到临安了吗?可是你们怎么还在这儿。”

张宪狠狠地说道:“还不是朝中那些奸臣从中作祟。本来我们几乎快要打到金人的老巢黄龙府了。可是却突然下金牌要求我们班师回朝,大帅开始想拖延两天,等攻破敌城后再回去负荆请罪,没想到短短几天竟然下了十二道金牌。为了不连累这么多弟兄,大帅只有忍痛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下令退兵。但是我等却不甘心,就带了这几千人留在此地继续杀敌,这些日子以来,我身边剩下的,就这么几十个弟兄了。”

他长叹一声,仰起头来,望着澄清的月亮道:“只恨老天无眼,小人得志,奸佞当道,大帅居然蒙冤入狱。我却在这边无计可施。”

众人随着他的心情沉默了片刻。张宪突然笑道:“哈哈,自怨自艾的真是让大家笑话了。今日本该是我归天的日子,可是老天不但没让我死,居然还让我多结识了一群这么有本事的朋友,真是待我不薄。来,大家干了这最后一坛酒,痛饮一番。”

周围的几十个士兵也呼喝着围了过来。这些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北伐中的士兵,他们背井离乡追随岳飞,驰骋中原,建功立业,可惜主帅蒙冤,他们的梦想化为泡影。可这些汉子们都是热血男儿,不愿就此屈服,便在张宪麾下继续与金兵对抗。虽然几千人已经死得十去其九,可他们没有半句怨言。

琥珀色的液体顺着喉咙咕咚咕咚灌入肚子里,眼神也因为酒精的刺激而变得有一些迷离。许多士兵因为本身已疲惫不堪,加上放松畅饮一番后,很快沉沉睡去。应龙也不胜酒力,没有喝几杯便靠在树旁眯起了眼睛。而香奴和夙夜,早已经鼻息均匀,陷入沉睡。

张宪和张寻这对非亲兄弟却你一杯我一盏喝得痛快。两人都是天生海量,只是脸红罢了,似乎怎么也喝不醉。过了不久,酒都已经喝干了。

张宪突然哈哈大笑,站起身来道:“我张宪跟随岳将军戎马生涯,杀敌无数,枪挑金军元帅金兀术一耳,河西河北无人不知我名字,这辈子我便已经足矣了。兄弟,你说是不是!”

火光照耀着他的眼睛,里面竟闪出比烈焰更加雄壮的光芒。张寻心中竟也被激起一股豪气,不由自主地回道:“是!”

“好!人生在世,就是要做一些大事,方能够名垂千古,为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能够遇见你,是上天赐予我的厚礼,我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兄弟能不能答应我?”

“请道来。只要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定当全力以赴。”

“好!兄弟果然是个爽快人!”张宪一拍大腿道。“我见你身怀绝技,似乎也有些道法,身边的朋友皆是能人异士。斗胆求兄弟,可否和我一起潜入临安府,救出被囚于天牢中的大帅!”

“什么!营救……营救岳将军?”张寻闻言不禁大惊。

“正是!据为兄得到的线报所知,大帅等人进入临安府之后便立刻被奸臣秦桧带领禁军包围逮捕,押入天牢等待审讯。虽然目前还尚在关押之中,但是保不齐这奸臣又要生出什么诡计来害大帅的性命,向金狗们摇尾乞怜。为兄势单力孤,纵使从这儿赶到临安府也突破不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